在5月25日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上,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王陆、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力群、北京市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以及西瓜创客与共创世界创始人肖恩,共同探讨了教育领域的重大议题。他们一致认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丰富AI创新应用,推动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林建华校长指出,知识与技术创新在经济全球化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教育需打破传统框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体验与探索机会,培养其“常识、见识、胆识”。他强调,未来教育应致力于拓展学生的边界,包括知识边界、学习边界乃至学校边界,以贴近实践的教育理念为导向。
西瓜创客平台面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覆盖逾千所学校,旨在通过编程和AI工具,构建一个鼓励探究与自主深度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该平台以实践为驱动,已在全国30多个省份落地,助力青少年探索编程与AI的世界。
教育专家们认为,培养提出高阶问题的能力是衡量课堂质量的关键。于晓雅主任强调,问题意识是生成性学习的起点,教育应从“做学问”转向“问中学”。肖恩老师则主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与思考。
韩力群院士指出,在AI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教育应从小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帮助他们理解AI技术的应用场景,体验AI带来的价值,消除恐惧感,使学生成为AI时代的主人。
教育的革新在于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而非依赖外在奖励。主动式学习是关键路径,它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实验与问题解决,将知识内化为深刻的理解。西瓜创客创始人肖恩老师分享了学生如何通过自主探索,如制作《神奇的猫爬架》这样的复杂编程作品,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
为了支持创新人才的成长,教育体系需要构建开放生态,促进知识共享与合作。西瓜创客的CCW共创世界编程社区就是一个实践平台,它为青少年提供了在线协作、作品分享与技术交流的机会,成为国内最大的图形化编程社区之一。
面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我国正在推进全民智能教育项目,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增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以提升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同时,西瓜创客校园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资源与工具,助力校园内的教育升级。
教育的未来愿景是培养具备快速信息检索、分析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肖恩老师强调,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时代所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次创新周不仅展示了教育界对于AI时代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思考,更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教育革新的热切期待。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教育生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我们正向着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