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QingCloud看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全栈、自主可控、AI
作者头像
  • 智能科技
  • 2024-05-29 00:00:00 3123

金融科技革新与未来趋势

一、新型基础设施与金融科技生态建设

在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中,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枢,仅次于党政机关,其高效顺畅运行与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特定基础设施的支持。伴随ChatGPT、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发展,金融行业正迎来基础设施信息化的革命性变革,尤其是新基建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巩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金融科技新生态,需关注以下四大趋势:

  1. 云化深潜: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1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394亿元,预计至2025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金融云服务,尤其是私有云和行业云,因其特殊性而成为金融行业的首选。

二、云原生与数字金融新篇章

传统的金融软件架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异构基础设施的兼容性、单体应用的庞大管理、数据孤岛现象、缺乏对外服务接口、业务系统的可观测性不足等。云原生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目前,多家银行已披露在云原生技术应用上的进展与突破。

未来金融行业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的几个关键趋势包括:

  1. 基础设施全面容器化:随着Kubernetes为代表的容器资源编排成为业界标准,金融企业的业务容器化从试点向常态规模化转变,架构与解决方案的重心从容器化改造、技术转向规模化容器集群支撑。

  2. 微服务化:为适应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金融企业正向微服务架构转型,以增强对场景金融新基建创新和新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

  3. DevOps化:通过打通持续集成、测试、交付、部署、监控全自动化流程,金融企业能够快速迭代,提升软件发布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为业务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4. 可观测性技术:采用容器、微服务等技术后,金融业务系统复杂性显著提升,需要可观测性技术手段或工具保障业务可控性,提升问题分析与优化效率。

三、国产替代与金融信创前景

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为新型技术应用提供支撑,同时也是金融信创的重要路径。金融信创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1.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从政策导向到市场价值导向,金融信创前景乐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专项规划与国家层面的政策密集出台,为金融信创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从一般系统到核心系统:金融信创从办公OA等一般系统开始,正向核心系统深化,金融机构将其融入中长期战略规划,推动信创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

  3. 中小金融机构成主力:金融信创由大行引领,现已全面推广至中小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依赖于成熟的产品和外部服务商,前期实践经验在此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四、人工智能赋能金融场景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生成式AI的兴起,为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监管合规等场景带来革新:

  1. 客户服务与远程银行:生成式AI技术的引入使客户服务更加智能化、高效且个性化。金融机构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推荐,甚至将远程银行服务具象化为“数字人”,提供沉浸式体验。

  2. 风险管理与合规:在使用生成式AI时,金融行业需考虑数据隐私、安全及合规性问题。通过合理的数据管理和技术策略,金融企业能够有效利用AI提升数字化能力。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集中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云原生技术、国产替代与人工智能应用四个方面,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智能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青云可控数字化基础设施QingCloud自主金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