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携百余所院校机构共同探索智能硬件产业高水平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头像
  • 刘小丽
  • 2024-05-29 00:00:00 3036

新一代智能硬件技术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

成立大会回顾与展望

5月29日,新一代智能硬件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贵阳盛大启幕,这是由小米集团、中山大学、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重要活动。贵阳市副市长刘岚、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许世杰、小米集团副总裁屈恒、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刘万泉、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文静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

共同体愿景与使命

共同体旨在响应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号召,通过联合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培养行业亟需的高水平复合型应用人才,助力国家新一代智能硬件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已有135所院校机构加入共同体,其中包括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知名学府,预计年内参与的院校机构将扩展至300所,小米生态链和服务商企业也将逐步加入。

赋能与发展

共同体以机器人展厅、机器人赛道赛事场地、机器人成果演示区、实训基地、认证中心五大板块为核心,构建了集“产、学、研、创”于一体的行业典范,旨在促进新一代智能硬件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一举措将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学科升级,提升行业企业的应用研究、生产制造和服务水平。

政策导向与实践

为推动智能硬件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小米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指导精神,牵头组建了这一共同体。共同体将通过政企校的深入合作,整合资源,搭建产教对接平台,如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员工培养培训基地等,同时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支持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助力成员单位技术创新。

国际合作与全球化视野

共同体还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通过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培养满足当地发展和出海中资企业需求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战略不仅促进了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小米的社会责任与贡献

小米始终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通过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资金与资源。自2022年起,基金会已投入5亿元,支持了100所高校的青年学者项目,覆盖了500多名青年学者。此外,小米还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顶尖高校合作,培养了大量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领域的高级人才。

未来展望与持续创新

面对未来,小米将继续秉持“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的科技理念,加强研发投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鼓励创新的工程师文化氛围。小米将遵循“技术为本”的原则,不断死磕硬核科技,协同产业伙伴,从行业开发者、供应链到智能制造全链路布局“产业生态”,成为中国消费电子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推动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小丽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人才培养小米复合探索院校水平共同模式机构硬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