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电信联盟第十二组全体会议上,一项由阿里巴巴钉钉主导、联合之江实验室及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提出的音频质量国际标准——“实时通信服务中噪声抑制性能的主观测试方法”正式获得批准立项。这是中国公司在音频质量国际标准领域首个牵头制定的标准。
该标准构建了音频通话中噪声对主观听感的影响模型,并以此研发出一套音质评估指标,融合信号处理和AI评测算法,形成了一套全面的评价技术与标准。对于用户而言,这一标准能更精准地反映在实际噪声环境下的通话体验。
在实时音视频产品中,音频质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前,人们对声音质量的评价多依赖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性和一致性。随着国际标准的建立,音频行业获得了科学、完整的音质评价体系。国际电联主席Barriac Vincent指出,钉钉的提案为提升行业音频质量提供了实践指南。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ITU-T)是制定全球电信标准的权威机构,旗下SG12研究组专注于通信服务质量的研究与标准制定,涵盖音频服务评估、体验评价及人工智能等领域。SG12立项对中国代表团而言更具挑战性,主要体现在: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代表团仍积极参与,实现了在SG12主项中的首次立项。
阿里巴巴钉钉作为牵头单位,凭借其在音频质量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工程系统研发能力,通过100多个软件版本及超5万条测试用例的评估,自研音质评价体系为音视频会议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该体系覆盖噪声抑制、回声消除、音量控制、网络传输等多个维度,实现全自动化和多维度评价,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多种测试环境和应用场景。
此次标准的成功立项,不仅填补了中国在音频质量国际标准领域的空白,提升了中国在电信国际标准化进程中的影响力,也彰显了中国科技公司在实时音视频领域的技术实力,使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
钉钉蜂鸣鸟音频实验室负责人冯津伟表示,将领先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钉钉将持续深耕音频质量领域,通过标准建设促进更多行业伙伴共同发展,共同推动音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