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绿氢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与制造企业——骥翀氢能,凭借对氢能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大连氢翼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大连氢翼”),聚焦于质子交换膜(PEM)和碱性(ALK)电解水制氢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这一举措标志着骥翀氢能从下游应用领域转向上游制氢赛道,旨在进一步推动绿氢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骥翀氢能:高性价比电堆专家
作为少数能够全面掌控金属双极板电堆产业链的国内企业,骥翀氢能凭借其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深厚积累,成功开拓了一条“高性价比”产品路线,荣获2023年中国金属板电堆出货量前五名的佳绩。在绿氢“风口”下,骥翀氢能再次展现其前瞻性的行业视野和“谋篇布局”的战略思维,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制氢领域。
从“用氢”到“制氢”的战略转变
面对燃料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骥翀氢能洞察到,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以及市场潜力的释放,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正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目前大部分应用仍依赖于灰氢,若能突破绿氢的供给瓶颈,将极大促进燃料电池市场的进一步扩展。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博士表示:“我们希望借此机会,通过开发制氢装备为氢能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
绿氢生产的前瞻布局
通过利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进行电解水制氢,不仅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内外能源行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电解水制氢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市场需求旺盛,技术与政策层面的突破加速了产业的快速发展。骥翀氢能的制氢布局,正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与前瞻预见。
高性价比路线的延续
洞察到当前电解水制氢市场的挑战与机遇,骥翀氢能将自身在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领域的优势转化为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的关键。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工艺流程,实现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技术的自主开发,从而在保持“高性价比”优势的同时,实现电解槽的“降本增效”。
协同效应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国内燃料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骥翀氢能通过整合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产业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化布局。通过控股常州翊迈、深圳众为等公司,以及联合成立大连氢翼,形成了从电堆到制氢的完整产业链条。这一系列的战略动作不仅巩固了骥翀氢能的行业领先地位,更为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度思考与长远布局
付宇博士及其团队深知,氢能产业的复杂性和产业链的长周期特性要求各环节之间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大连氢翼的成立,不仅是骥翀氢能向制氢领域拓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氢能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深化合作与共享资源,骥翀氢能正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氢能生态系统,为加速实现绿色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在绿氢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骥翀氢能通过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不仅展现了其在氢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大连氢翼的启动,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共同探索氢能产业的无限可能,为构建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