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来临,虾啤酒成为许多打工人群体的热门选择。然而,这一看似轻松的美食体验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令人瞠目的行业“潜规则”。从“缺斤少两”到“死虾充活虾”,再到“鬼秤”的揭露,这些问题不仅触目惊心,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近期,某短视频测评博主永康大队长在昆山市的一家餐馆进行了一次探店活动。餐馆声称提供100元/5斤的小龙虾套餐,但实际测量仅有3斤1两的分量,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餐馆员工对其的暴力攻击。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还被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媒体报道,成为行业规范的焦点案例。
除了线下餐饮业的种种问题,线上商家同样不缺乏“套路”。在某即时零售平台上,一款声称159元1斤的大号小龙虾商品,却并未在详情页中标注虾的净重,给消费者带来误导。更有甚者,商家通过宣称是活虾现做、二次使用龙虾汤、将包冰后的虾尾计入总重量等手段,巧妙地压缩成本,最终让这些“花招”成为了消费者的负担。
面对这样的消费陷阱,消费者需要学会识别和规避。在选择外卖服务时,应先查看商品详情页,了解虾的类型(母虾或公虾),以便根据个人口味和预算做出选择。在菜市场购物时,可以根据虾的外观特征(壳的软硬度、颜色)来挑选新鲜度更高的虾。对于网购,确保商家明确标注“净虾”标识,这是衡量虾重量更为科学、准确的方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京东超市率先推出“净虾”标准,旨在去除包装、冰衣和汤汁后,以纯虾重量为基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公正的商品信息。此外,京东超市还设立了定期飞行质检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提供了“坏损包退”服务,让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享有更大的安心保障。
在价格方面,京东超市通过“百亿农补”计划,为消费者提供全网最低价的优质农特产,如3-5钱/只、700g规格的预制小龙虾,通过补贴后,三盒总价仅为44元,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在搜索“小龙虾”时,用户可以发现众多带有“净虾”标识的商品,彰显了京东超市对品质的承诺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面对餐饮行业的种种挑战,消费者需提高警惕,掌握辨别技巧。同时,电商平台的创新举措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推动了行业向着更健康、透明的方向发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消费者也能享受到更加安心、实惠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