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刘庆峰杨元庆周鸿祎等论剑大模型
作者头像
  • 慧慧聊区块
  • 2024-06-21 00:00:00 3072

企业领袖聚焦智能产业,探索大模型未来之路

在6月20日于天津举办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一位网红企业家——周鸿祎,换上西装,领带,以其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次亮相,标志着他从短视频中的鲜明红装转向了更为正式的场合。在会上,周鸿祎强调了大模型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指出大模型的兴起使得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泡沫,而是拥有了真正的智能,引领人类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他认为,这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各行各业得以重塑,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

周鸿祎提出,尽管市场上存在追求大模型参数量无限扩增的趋势,如卷模型、卷算力、卷数据乃至卷能源,企图创造出一个如同神一般超大规模AI的设想,但这并非市场的唯一解决方案。相反,他倡导将大模型“拉下神坛”,强调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虽展现出惊艳能力,但缺乏行业深度,对企业内部的具体业务了解有限。周鸿祎主张国内应聚焦于发展专业化大模型,避免追求“万能”的大模型,以适应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

与此同时,刘庆峰的目光则集中于追赶OpenAI的步伐。他指出,中国在大模型领域与美国的距离看似微小,但一旦OpenAI发布GPT5,差距可能会迅速扩大至一年左右。然而,科大讯飞坚信能够加速追赶,确保国内通用大模型的底座不会落后于美国。

杨元庆则从硬件角度切入,提出要将人工智能从云端普及到终端,实现“混合式人工智能”。他认为,打造人工智能个人终端设备,尤其是人工智能电脑(AI PC),是推动人工智能普及的关键路径。与传统电脑相比,AI PC不仅具备强大的本地计算能力,还能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个人电脑的一次重要代际升级。

在这场关于大模型未来发展的讨论中,所有参与者一致认同人工智能应深入应用场景。周鸿祎强调,大模型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应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杨元庆则建议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新场景与应用,通过“数实融合”与“数智叠加”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助力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

天津,这座背靠强大工业基础的城市,正加快大模型产业的落地与应用。例如,天津港借助5G、大数据、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升级,综合效能提升显著,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本次博览会上,基于大模型的天津港数字人“天天”展示了其解答通识与港口生产问题的能力,成为互动交流的重要窗口。

此外,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已在天津全市400余所学校广泛应用,涵盖“教学考评管”全流程。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的智慧医疗产品服务于天津11个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和5所医院,包括智能外呼、导医导诊机器人等,其中“滨海智联网医疗平台”成为智慧医疗的典范。

联想的天津产业园也展现出了高效生产与节能减排的成果,每9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生产效率提升200%,产品不良率下降30%,能源消耗降低近10%。

这些实例共同见证了大模型产业在天津的蓬勃发展趋势,使得这座城市站在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沿。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慧慧聊区块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杨元庆周鸿论剑博览会模型智能产业世界刘庆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