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大火,这场人气爆满的盛会圆满落幕
作者头像
  • 李清泉
  • 2024-07-09 00:00:00 2546

千帆竞发:上海闵行,与AI共舞

前沿科技的风向标

7月6日,上海世博展览馆迎来了一场聚焦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生态的盛事——“2024WAIC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生态论坛”。此次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由闵行区经济委员会、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甲子光年协办,汇聚了行业精英与各界翘楚,共同探讨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热潮与理性并存

现场气氛热烈,即便后排也站满了热情的听众,充分体现了业界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与期待。超过200名参与者,包括知名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领军人物、业内顶尖学者、专业观众、金融机构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最新成果。

创新力量的展示

钛虎机器人、飒智智能、非夕科技等领军企业携最新产品亮相,展示了中国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14家人工智能企业现场签约,长三角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链联合体的成立,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未来之城的愿景

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发布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而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副总经理夏吟则分享了试验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决心与展望,描绘了一个智生产、智生活和智生态的未来之城。

专家洞见与前沿科技

论坛汇集了卢策吾、虞晶怡、付宜利、贾奎等专家教授,他们通过主题演讲,深入探讨具身智能的深刻见解,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与会者不仅领略了行业发展的积极前景,也对行业过热现象进行了理性思考。

上海的AI蓝图

上海,作为国际科创中心,深刻洞察科技前沿,通过政策、服务、场景落地等多方面支持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去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达250亿元,产量约为6.6万台,机器人密度高达每万名工人426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集群化发展与创新生态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在致辞中强调了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上海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与布局。他提到,上海正在推动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促进高质量创新成果涌现,并不断完善高效能的创新生态场景。

试验区的崛起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正以更高的质量开展人形机器人实践,旨在加强核心技术突破、扩大示范应用、培育创新生态,并鼓励智能机器人团队在试验区及整个上海扎根发展。

重点项目签约

追知工科、甲子光年、熙香科技、惠夕智能、尚其贤科技、创智合力、无界方舟、智远慧、辰月科技、垄垦信息等10家企业签约落地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涵盖AI技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行业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彰显了试验区的创新实力与吸引力。

长三角协同效应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已建立起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汇聚了众多知名机器人企业。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依托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与长三角地区携手推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与应用展望

钛虎机器人、飒智智能、非夕科技等企业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潜力方面的优势,如44个自由度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一体化设计的移动双臂作业机器人,以及全球领先的通用具身智能大脑等。

未来之城的构建

闵行区,作为上海的现代化主城区,以其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和宜居宜业的特点,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试验区的成立标志着一个集智生产、智生活和智生态于一体的未来之城的构建。

技术与商业的飞轮

卢策吾教授深入探讨了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强调了构建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张一甲则提出了技术与商业的双向飞轮概念,指出通用性和泛化性在具身智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跨界对话与未来展望

围绕具身智能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行业专家展开了深入对话,讨论了模仿与超越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技术发展中保持理性与专业性,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健康发展。

结语

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预示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为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上海闵行,作为这场科技浪潮的前沿阵地,正以创新与开放的姿态,引领着未来的方向。在这个时代,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将塑造我们的生活,激发无限可能。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清泉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爆满大火盛会落幕圆满这场人气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