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于1月8日,在“2023年ICT+深度观察报告会”的“数创未来”成果发布环节,推出了《中国5G发展与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年版)》。这份报告揭示了5G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显著推动作用。
具体分析:
该白皮书显示,5G技术的赋能效应在2022年持续强化。据估计,当年5G直接带来的经济产出总额约为1.45万亿元人民币,直接增加的经济价值接近3929亿元,较前一年分别增长了12%和31%。若考虑间接影响,其总产出预计可达3.49万亿元,间接增加的经济价值约为1.27万亿元。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5G基站总数达到228.7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标志着我国5G网络已实现城乡连续覆盖。个人用户群体持续壮大,5G用户渗透率攀升至32.2%,相较于去年末提升了10.6个百分点,用户总数达到5.42亿。
在行业应用层面,5G技术正逐步深化与各行业的融合,呈现出层级递进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5G技术推动了运营企业的信息服务业务稳步增长,2022年前11个月,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的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为5882亿元,同比微增0.5%,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占比达40.6%,进而提升了整体业务增长的幅度。
制造业领域,5G技术不仅稳定了企业的营收基础,还促进了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构建了从端到端的5G应用解决方案,推动了网络设备销售的增长,以及消费级终端设备的迭代升级。
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5G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相融合,不断拓展在工业、农业、商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及文化娱乐领域的应用场景,有效释放了产业数字化潜能,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白皮书认为,未来3至5年将是5G商用与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议以市场需求为指引,集合产业资源,优化网络供应能力,推进技术标准的持续创新,增强供需匹配,促进个人和行业应用的创新,共同构建一个共生共荣、稳健成熟的融合生态系统。
注意:上述内容为基于原文的改写,旨在符合改写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语序、更换部分词汇、调整段落结构等,以减少与原文章的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