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解析:为什么可乐的第一口,永远最好喝?
作者头像
  • 西洛
  • 2023-02-21 00:00:00 3025

导览

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见智研究Pro”(ID: gh_34389d0696ba),作者韩枫,标题为《特斯拉转向4D毫米波雷达,成本与科技的权衡之战》。封面图源自视觉中国。

特斯拉最近在其HW4.0中央计算机板上曝光了新设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以太网接口,预计该接口将连接4D毫米波雷达。这一变化标志着特斯拉在智能汽车雷达系统领域的一次重大转折。

特斯拉历来以采用摄像头技术作为其视觉感知解决方案,自2021年5月以来,北美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车型已取消安装毫米波雷达,转而依赖摄像头和深度神经网络支持Autopilot、FSD完全自动驾驶及主动安全功能。

特斯拉的决策背后,是其对成本与性能的精妙平衡。特斯拉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智能汽车视觉发展路径——仅采用摄像头加算法的方案,配备8个摄像头覆盖全车,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锋企业,同时坚持不使用激光雷达。

然而,特斯拉近期决定引入4D毫米波雷达,这是否意味着其策略的转变?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是否也将跟进?

特斯拉的独特地位

汽车配备雷达和摄像头旨在收集车辆周围的环境数据,即赋予汽车“视觉”。不同类型的雷达和摄像头虽目的相同,但工作原理各异。特斯拉采用的摄像头方案与多数汽车制造商采取的传统路线(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形成鲜明对比。

特斯拉的摄像头阵列包括主视野摄像头、鱼眼镜头、长焦距镜头、侧方前视摄像头、侧方后视摄像头和侧方后视摄像头,覆盖全方位视觉感知。

当前,特斯拉的决策引发关注。为何在两年后重新引入4D毫米波雷达?其背后的考量何在?

4D毫米波雷达的性价比

车企在选择雷达时的关键考量因素是成本与性能。特斯拉的决策是在这两方面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而非盲目堆砌硬件,力求在自动驾驶性能与成本间取得最大优化。这或许解释了其能够启动价格竞争策略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更为亲民,约在2000元左右,而摄像头则更经济,价格主要在200元上下。成本优势是特斯拉青睐摄像头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雷达性能同样不容忽视。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如雨雪、阴天或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成像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相比之下,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利用回波成像原理,不受光线和天气限制,通过发射电磁辐射或光粒子实现对物体的探测。

特斯拉过去放弃毫米波雷达的主要原因是其性能局限,如缺乏高度测试能力、角分辨率较低及静态物体感知度不足。而4D毫米波雷达的引入,增加了高度测试维度,提升了空间感知能力,弥补了原有雷达方案的缺陷。

从探测性能的角度看,升级后的4D毫米波雷达较传统雷达在探测精度、范围和稳定性方面有所提升,改变了特斯拉对摄像头方案的偏好。尽管如此,4D毫米波雷达在探测精度、范围和稳定性等方面仍无法完全替代激光雷达,后者在自动驾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L2+自动驾驶的雷达选择

在L2+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选择了4D毫米波雷达,以兼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部分性能。然而,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4D毫米波雷达或摄像头的性能可能难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前,特斯拉预计采用4D毫米波雷达,飞凡R7、深蓝SL03等车型也已配备,主流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可能也会逐步考虑替换传统毫米波雷达。多数车企搭载的5颗毫米波雷达市场未来极有可能被4D毫米波雷达所取代。

4D毫米波雷达市场的潜力

根据机构预测,全球4D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达到35亿美元。至2025年,中国车载4D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9亿至5.4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特斯拉的决策不仅反映了成本与性能的考量,也预示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激光雷达价格的持续下降,特斯拉装配激光雷达的可能性并非不可能。

自动驾驶的未来展望

乘联会预测显示,2023年自动驾驶L2.5等级对激光雷达的需求量将从16万个增长至64万个,进入2024年,伴随L3等级渗透率的提高,激光雷达总量将达201万个,行业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激光雷达价格预计每年下降约20%,后续每年下降幅度约15%。机构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及国内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41亿元和2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分别为126%和109%。

相较于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市场空间,激光雷达的需求量至少是4D毫米波雷达的两倍。

综上所述,特斯拉选择4D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在成本与性能间权衡后的最优方案。短期内,4D毫米波雷达在技术性能上优于传统毫米波雷达,具备更高的空间感知能力。然而,长期来看,激光雷达仍然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4D毫米波雷达无法完全替代激光雷达的功能。其他汽车制造商可能也会考虑4D毫米波雷达作为3D毫米波雷达的升级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传统毫米波雷达的市场份额。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见智研究Pro”,作者韩枫。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西洛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一口好喝可乐解析永远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