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创性突破!AI与CT联手,首度大规模筛查早期胰腺癌
在医学界的一次重大进展中,人类终于在与“癌症之王”胰腺癌的对抗中掌握主动权。根据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的最新研究报告,通过结合平扫CT与人工智能(AI)技术,我们首次实现了对大规模早期胰腺癌的有效筛查。
这项突破性成果由阿里达摩院(湖畔实验室)与全球十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合作完成。借助这一创新方法,AI被引入到体检中心和医院的无症状人群中,仅需进行一次简单的平扫CT扫描,就在2万余名连续病人的数据集中发现了31个临床漏诊的病灶,其中包含两例早期胰腺癌患者,均已成功接受手术治疗。
《Nature Medicine》为此特别刊发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基于医疗影像AI的癌症筛查即将迈入黄金时代。这一成就不仅颠覆了传统观念,还揭示了AI在提高癌症检出率、优化诊断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胰腺癌因其高死亡率而被誉为“癌症之王”,五年生存率不足10%,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为恶性肿瘤中的生存率最低者。8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治疗难度极大。当前临床指南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常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传统的平扫CT图像对比度低,难以识别早期病变,成为筛查的一大挑战。
在《Large-scale pancreatic cancer detection via non-contrast CT and deep learning》这篇论文中,研究团队基于阿里达摩院的医疗AI技术,提出了“平扫CT+AI”进行大规模胰腺癌早期筛查的新策略。他们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深度学习框架,包括分割网络(U-Net)、多任务网络(CNN)以及双通道Transformer,旨在识别平扫CT图像中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病变,实现高效、安全的早期检测,并有效降低了假阳性率。
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的曹凯医生指出,该研究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胰腺肿瘤CT训练集,经过全球多家医院的多中心验证,其敏感性达到92.9%(正确判断存在胰腺病变的比例),特异性高达99.9%(正确判断无病的比例),在2万多名患者的回顾性试验中发现了31例临床漏诊的病灶,其中两例为早期胰腺癌患者,均已成功进行手术治疗。
这项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和体检场景,累计调用超过50万次,且每千次检查中仅出现一次假阳性结果。未来,该技术将继续进行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验证,有望改变“胰腺肿瘤不应常规筛查”的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教授表示,这一创新方法在提升检出率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辐射暴露和经济负担,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早期发现的机会,有望显著降低疾病的严重后果。他设想,未来通过一次简单的平扫CT,即可筛查出潜在的胰腺癌,这将对许多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达摩院医疗AI团队负责人、IEEE Fellow吕乐强调,这项研究标志着临床上对“平扫CT+AI”癌症筛查技术可靠性的确认。该团队正与全球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合作,利用AI技术探索成本低廉、效率高的多癌种筛查方案,目标是使人们通过一次平扫CT扫描就能够发现多种早期癌症。目前,他们在胰腺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七种常见癌症的筛查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多个医学期刊和AI顶级会议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达摩院医疗AI团队专注于AI与医疗影像的融合研究,聚焦于精准癌症诊疗、精准慢性病管理、神经退行性疾病预筛三大领域,致力于开发从规模筛查、精准诊断、预后治疗到响应评估的全面癌症诊疗技术。团队在新冠疫情初期研发的CT影像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曾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抗疫先进集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重要进展,《Nature Medicine》的文章链接已被提供,有兴趣的读者可点击查阅详细信息。同时,本公众号将作为独家发布平台,持续分享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突破性成果。
请注意,本文内容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详情请参阅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