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年前,全球电子商务巨擘亚马逊在英国开设了其首间生鲜杂货店,引入了备受瞩目的“直接走”(Just Walk Out)技术。消费者无需排队结账,即可自行离开店铺,以为是全然依赖人工智能的创新体验。然而,近期揭露的真相揭示了这一技术背后更为复杂的故事。
正文:
在三年前,美国的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于英国市场推出了革命性的生鲜杂货店概念——“直接走”(Just Walk Out)技术。这一创新模式允许消费者选购从肉类、乳制品到果蔬的各类商品,无需经过传统结账环节,即可便捷离店。外界普遍认为,这项服务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的自主运作,旨在打造无缝的购物体验。然而,美国媒体近期的深入调查却揭示了这一看似先进技术的另一面。
美国知名资讯网站“The Information”独家揭露,“直接走”技术的运行并非完全由人工智能主导。实际上,背后有一支庞大的团队,主要由位于印度的廉价劳动力构成。这支团队通过实时监控,跟踪顾客所选商品,以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具体而言,员工们观察顾客拿取、放下的每一项商品,以及最终携带出店的商品,以此计算购物总额。根据匿名消息来源透露,2022年的数据表明,在每千次“直接走”交易中,约有七成需要通过印度团队的验证才能完成结算过程。
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一方面,亚马逊宣称其技术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大突破,强调其自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事实揭示了在看似先进的背后,存在着人工干预和支持的现实。亚马逊对此进行了回应,指出印度团队的角色主要是辅助训练系统使用的模型,同时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对购物行为进行人工验证。
此外,亚马逊正在逐步淘汰“直接走”技术,转而采用智能购物车“Dash Carts”。这种新型购物车能够自动记录顾客的购物选择,并进行即时收费,从而实现无须结账排队的购物体验。
“信息”网站的报道以及外界的评论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这一领域,存在着一个微妙的平衡,即数百万幕后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他们负责训练算法,最终承担起系统运作的大量实际操作任务。这再次提醒人们,人工智能的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现实与人力投入。
综上所述,亚马逊的“直接走”技术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多维度影响,包括技术实现的复杂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社会伦理的考量。这一事件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应用及其背后社会结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