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机器学习运用之SVM简单运用
作者头像
  • 舒尚娥
  • 2020-05-12 16:58:05 5

在《OpenCV机器学习应用之SVM入门》中,我们介绍了支持向量机(SVM)的基本概念,特别是超平面、支持向量和几何间隔等关键点。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展示如何利用OpenCV实现SVM算法的应用。

SVM基础应用

机器学习的一般流程包括设定训练数据、初始化模型、训练模型和进行预测。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这些步骤完成一个简单的SVM应用实例。

设定训练数据

为了使结果更加直观,我们创建一个512x512像素的图像,并在图像上标出训练数据。具体来说,我们定义了四个数据点:(501, 10)、(255, 10)、(501, 255) 和 (10, 501)。其中,(501, 10) 被标记为1,其余三个点标记为-1。我们用不同颜色来区分这两种标签。运行代码后,可以看到如下结果:

设置训练数据

在这个阶段,我们创建了四个数据点,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它们的标签。

初始化模型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置SVM模型。OpenCV提供了现成的方法来创建和配置SVM模型。我们使用 cv2.ml.SVM_create() 方法创建一个SVM模型。在此示例中,我们使用了最简单的设置,即线性可分的情况。然而,SVM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它还可以处理非线性可分数据和使用核函数来提升数据维度。因此,在训练前,我们通常会做一些配置:

python svm.setKernel(cv2.ml.SVM_LINEAR) svm.setType(cv2.ml.SVM_C_SVC) criteria = (cv2.TermCriteria_MAX_ITER, 100, 1e-6) svm.setTermCriteria(criteria)

上述代码中,setKernel() 函数用于选择SVM的内核类型,这里是线性内核。setType() 函数设置SVM的类型,这里选择了适用于多分类任务的 SVM_C_SVC。最后,setTermCriteria() 设置了训练算法的终止条件,即最大迭代次数和误差容限。

训练模型

有了模型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训练。OpenCV中的 train() 方法可以用来训练模型。我们将前面定义的训练数据和标签传递给它。cv2.ml.ROW_SAMPLE 表示每个样本是一行数据。

进行预测

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用模型来进行预测。OpenCV中的 predict() 方法可以用来进行预测。我们遍历整个512x512像素的图像,对每个像素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将其颜色设为蓝色或绿色。代码如下:

```python

预测代码

```

运行上述代码后,可以看到预测结果如下:

预测结果

这个过程将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分类,最终结果表现为红色和绿色区域的划分,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即为最优分离超平面。

总结

本节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OpenCV实现SVM算法。我们不仅介绍了SVM的基本概念,还演示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这些概念。希望这个实例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VM算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舒尚娥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运用机器简单OpenCV学习SVM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