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机器学习运用之KNN初解
作者头像
  • 王杉杉
  • 2020-05-12 17:30:28 6

在《OpenCV机器学习应用之SVM简单应用》中,我们通过一个实例详细探讨了SVM算法,并学习了如何利用OpenCV提供的API来实现SVM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另一种OpenCV机器学习中常用的算法——KNN。

KNN概述

KNN,全称为K近邻算法,是一种非常基础且直观的监督学习分类器。其核心思想是在特征空间中寻找与测试数据最近的K个样本,然后根据这些样本的类别来判断测试数据的类别。这种做法类似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通过观察与某人关系密切的群体来推测此人的情况。例如,在KNN算法中,我们考虑的是K个最近的样本,而在这些样本中占据多数类别的即为测试数据所属的类别。

KNN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相似样本具有相似性质这一原则。通过比较当前样本与其他样本的相似度,我们可以预测当前样本的目标属性。KNN算法的工作机制相对简单:给定一个测试样本,首先基于某种距离度量(通常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找到训练集中与其最接近的K个样本,然后根据这K个“邻居”的信息来进行预测。

KNN算法的关键要素

KNN算法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要素:K值的选择、距离度量和决策规则。了解这三个要素,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KNN算法。 - K值的选择:K值是指我们考虑的最近样本的数量。选择较小的K值意味着只考虑局部范围内的样本,这样可能会使模型更加复杂,但容易过拟合;而选择较大的K值则会使模型更加简单,但可能导致欠拟合。通常需要通过交叉验证来确定一个合适的K值。 - 距离度量:距离度量决定了如何衡量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最常见的度量方式是欧几里得距离。 - 决策规则:KNN既可以用于分类也可以用于回归。分类时,通常采用多数表决法或加权多数表决法;回归时,则通常采用平均值法或加权平均值法。

KNN算法流程

要实现一个简单的KNN算法,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选择适当的K值。K值的选择可以根据样本分布情况初步设定,然后通过交叉验证来确定最佳的K值。 2. 计算所有已知样本与目标样本之间的距离,并选取距离最小的K个样本作为最近邻样本。 3. 根据最近邻样本的类别信息,通过相应的决策规则获得最终的预测结果。

传统的KNN算法虽然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在数据量大、特征维度高的情况下,计算效率较低。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利用KD树来加速最近邻搜索过程。KD树通过递归地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子空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搜索范围,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总结

本节介绍了KNN算法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场景。掌握KNN算法的三个关键要素及其实现流程对于理解和应用该算法至关重要。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在机器学习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王杉杉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初解运用机器OpenCV学习KN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