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理解是众多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翻译、摘要、对话和问答等多个方面。在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的学习对于自然语言理解至关重要。因此,“学习”与“知识”这两个概念如今备受关注。
中国计算机学会学科前沿讲习班第92期(CCF ADL 92)“自然语言理解与新学习方法及知识”将于2018年8月26日至28日在呼和浩特举办。此次讲习班将邀请六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围绕基本理论、算法和相关应用展开为期三天的讲座。该活动旨在为学生和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掌握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此次讲习班与NLPCC 2018联合举办,作为NLPCC 2018的教程课程。
联系方式: - 邮箱:nlpcc@pku.edu.cn - 电话:010-82529251
学术主任: - 陈文亮 - 严睿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刘铁岩
讲座1:神经机器翻译的新进展
摘要:神经机器翻译(NMT)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讲座将介绍NMT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探讨在学习和推断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挑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特别介绍双重学习,一种可以从单语言数据中高效学习的新范式。此外,还将讨论基于MCTS的解码方法、熟思网络(deliberation nets)等技术,这些方法能够改善翻译效果,甚至达到接近人类水平的翻译质量。最后,还会讨论NMT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
讲者简介:刘铁岩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负责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在学术界,他推动了机器学习与信息检索的结合,被誉为“排序学习”领域的领军人物。刘博士在深度学习、分布式学习、博弈学习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此外,他还拥有丰富的产业经验,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微软的产品中。
复旦大学 - 邱锡鹏
讲座2: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多任务学习
摘要: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相较于计算机视觉,进展相对有限。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规模问题。然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这为多任务学习提供了机会。多任务学习通过共享信息提高每个任务的准确性,减少对大量训练数据的需求。讲座将详细讲解多任务学习的不同共享模式(硬共享、软共享、并行共享)及其具体模型,并从多领域、多层次、多语言、多模态等角度设计多任务学习方法。
讲者简介:邱锡鹏,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等机构担任重要职务。他的研究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并在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蒙特利尔大学 - 聂建云
讲座3:神经信息检索:交互与表征学习
摘要: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和语音处理上的成功引发了对神经信息检索的兴趣。目前主要有两种信息检索模型:基于表征的模型和基于交互的模型。前者试图为文档和查询建立合适的表征,后者则尝试学习它们之间的匹配模式。讲座将回顾这两类模型的主要方法,分析它们的成功与不足,并探讨神经信息检索的未来研究方向。
讲者简介:聂建云,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拥有超过三十年的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经验。他长期担任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会议的程序委员,并曾担任SIGIR 2011会议主席。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 张岳
讲座4: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联合模型
摘要:联合模型可以同步解决多种问题,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联合分词与词性标注、联合命名实体识别与情感分类等。与分离模型相比,联合模型有两个优势:一是允许多任务间的交互,从而提高准确性;二是减少任务间的错误传播。讲座将介绍现有的联合模型,并将其归纳为几种类型,同时讨论对抗训练技术的应用。
讲者简介:张岳,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助理教授。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助理,并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尤其关注统计分析、文本综合和机器翻译等领域。他担任过多个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和领域主席。
清华大学 - 刘奕群
讲座5:互联网搜索与行为建模
摘要:当用户与网络搜索引擎交互时,会留下丰富的隐式反馈信息,如查询提交、查询重构、结果点击等。这些行为信号包含了用户如何在网络搜索情境下检索的宝贵信息,对理解人类信息感知过程和提升搜索引擎性能至关重要。讲座将首先讨论用户在桌面端和移动端搜索过程中查询、检索和点击结果的行为模式,然后通过几个实例展示这些模型如何帮助搜索引擎优化结果排列、理解用户意图和设计用户界面/评估指标。
讲者简介:刘奕群,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等职务。他主要从事信息检索与互联网搜索技术研究,并受邀担任多个重要学术职务。
文因互联 - 鲍捷
讲座6:知识图谱的语义:从理论到实践
摘要:知识图谱技术部分源自语义网技术,但在实践中常常忽略了其“语义”部分,表现为仅作为数据查询工具而缺乏有效的知识推理功能。讲座将总结在工程中运用语义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回顾经典语义网的语义定义、分析经典语义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并总结一些最佳实践方法,如推理闭包、词向量方法、查询替代推理、规则的可维护性、混合推理等。
讲者简介:鲍捷博士,文因互联CEO兼联合创始人。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网、机器学习、描述逻辑、语义维基等。他曾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70多篇论文,并担任多个重要学术职务。
现场注册和报到地点:
会议地点:
注册网址:
注册费:
账户信息:
中国计算机学会 - 微信公众号:ccfvoice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