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马云曾说过:“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如今,“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那么,林草业是否也在积极拥抱这一技术潮流?它能否为林草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7月27日,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林草业的生态大数据中心——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在吉林省长春市揭牌,标志着我国林草业大数据的应用进入了新阶段,成为推动行业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信息中心主任李世东指出,生态大数据主要关注森林、湿地、荒漠、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信息的全面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它如同生态变迁的记录仪、生态发展的指示器和生态治理的导航仪,在森林草原防火、森林资源动态监管、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空天地”综合监测体系,实现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定制分析,进而实现全业务的集中管理和可视化运营。
李世东提到,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准和支持,并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生态大数据的应用与研究。通过科学布局和合力推进,一个覆盖全国,包括京津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东北等重点区域的生态大数据中心网络正在逐步成型。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作为其中的先锋,已经在吉林省迅速落成。
吉林省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得益于其扎实的基础设施、政策优势、金融创新和技术实力。
首先,吉林省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首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省和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省之一。其次,国家林业局和吉林省政府的合作为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三,金融创新的引入使项目建设更加高效。最后,吉视传媒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广泛的业务覆盖,成为了项目的主承建方。
吉视传媒在项目建设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特别是在冬季施工中,完成了覆盖整个区域的有线无线融合网络建设,并部署了新型红外监测相机、森林防火智能监控系统等一系列设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率,也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述努力,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成功实现了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实时监测,并为其他林业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该中心将逐步覆盖东北四省(区)、五大森工集团和一个国家公园的10个省级单位,提供数据采集、汇聚、存储、交换、分析挖掘等大数据服务,并与国家生态大数据中心和相关业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
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王伟表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吉林生态大数据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也为未来林业生态资源管理的新业态奠定了基础。吉林省将继续提供政策支持、数据支持和业务支持,助力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
展望未来,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将通过不断引入先进技术,推动林草业信息化的发展,实现生态大数据的全面覆盖和互联互通,为国家生态建设与全行业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