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月起,上海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多个小区陆续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同年7月,上海正式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澎湃新闻发布“垃圾分类经验分享”专栏,探访垃圾分类成效显著的社区,并搭建分享交流平台。
记者走访了上海市宝山区的高境欣苑,该社区引入了智能垃圾投放系统,实现了对居民投放垃圾的精准管理。如果你所在社区也有垃圾分类的新思路和好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高境欣苑建于2000年,现有338户居民。小区内的传统开放式垃圾桶已被智能垃圾分类箱取代。这些智能箱分为四分类和两分类两种类型,包括干垃圾、湿垃圾、塑料、金属、塑料瓶、玻璃、细长灯管和化妆品等分类口。
居民在规定时间内,持上海市发放的绿色账户卡,在智能箱的显示屏上选择垃圾类别并刷卡,对应的投放口便会自动开启。投放完成后,箱门自动关闭,并记录相应的积分,居民可用积分换取礼品柜中的小礼物。与此同时,高境镇综合治理智能网络中心的大屏幕实时显示各投放点的垃圾投放情况,包括投放时间和住户信息。
据高境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经理包文俊介绍,目前高境镇已有两个小区(高境欣苑和高境一村二居)实施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还有一个老旧小区正在试点。智能平台投入使用后,可以统计每日的干湿垃圾投放量,从而合理规划投放点。平台信息与上海市绿色账户卡对接,实现一户一卡,每家每户拥有独立的二维码和序列号。未来,计划为每户发放独立的二维码标签,贴在垃圾袋上,以确保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并便于后期监管。
此外,智能平台还能帮助发现潜在问题,例如连续两天未投放垃圾的家庭可能需要关注老人的情况,是否有特殊需求;若某户居民投放量异常大,可能表明存在群租现象。
逸仙一村五居居委会书记谢素芬表示,智能垃圾分类箱自6月中旬启用以来,整体效果超出预期。虽然居民在分别投放干湿垃圾时需要等待约二三十秒的时间上传数据,但这仍有改进空间。为了进一步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小区计划将垃圾分类卡与门禁卡合并,并在门洞附近增设免费充电设施,通过积分奖励机制促进居民积极参与。
“这张卡不仅可以用来投放垃圾,还可以用来开门和充电,居民出门前都会记得带上它。”谢素芬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