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成都市移动互联网协会共同编制的《2018年成都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全面展示了成都市网民规模的增长、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整体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其中,成都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互联网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网民规模达到了1142万人,较2017年增加了61万人,增长率为5.6%。2018年成都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网民最常用的四项互联网应用依次为即时通讯、网上支付、搜索引擎和网络购物。即时通讯的使用率高达96.4%,网络购物的使用率也达到了79.3%。公共服务类应用中,地图查询的使用率最高,达到71.8%,共享单车的使用率则为61.2%。网络金融类应用中,网上支付的使用率高达80.7%。
2018年,成都市积极推进《建设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行动计划(2017—2022年)》的实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底,成都城域网出口总带宽达到了13730Gbps,较2017年增长了930Gbps。固定宽带用户数量达到了800万户,较2017年增加了88万户。移动用户数量达到了2899万户,较2017年增加了170万户,其中4G用户数量达到了2152万户,较2017年增加了253万户。
2018年,成都市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了329080TB,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为6327MB/月·户,较2017年增长了4278MB/月·户。这表明成都市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流量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018年,成都市主要互联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7.4亿元(不含电子商务交易额和基础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0%。其中,游戏产业增速领先全国,实现了207.3亿元的营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690.61亿元,同比增长28.5%,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独角兽企业1919酒类直供和速递易、美乐乐等平台型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跻身垂直领域全国领军企业行列。
2018年,成都在大数据、5G、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都市政府发布了多项支持政策,推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成都市大数据产业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在5G领域,成都市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G产业集聚地,并建设成为中国5G创新名城。在人工智能方面,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智谷”。
目前,成都市拥有400多家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全产业链的企业。其中,四方伟业、数联铭品、勤智数码等本土企业在大数据领域表现突出,多家企业估值超过10亿元。
成都在5G产业发展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成都建立了全国首个5G商业街区,开通了首个室外运行的高速验证系统,并建设了全国首个5G规模组网的实验系统。
目前,成都市在智慧机场、网络安全、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涌现出了许多创新应用案例。
成都市在区块链领域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包括新网银行、中联通讯、数联铭品、食物优等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支付、智能投顾、量化交易、溯源等领域的应用。
“成都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对于创业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都有很好的政策扶持。企业不仅能够获得经济资助,还能通过城市机会清单获得更多发展机遇。5G的发展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未来将为企业提供更多分析和应用场景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用户基数不断增加,网络安全保护的需求也在增加。网络安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成都已经成为国内网络安全人才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