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团队用大数据解读唐诗宋词 居然有了惊人发现
作者头像
  • 手机之家
  • 2019-09-04 12:15:28 2

当现代科技与古典文学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奇妙结合?最近,一组名为《宋词缱绻,何处画人世》(简称《宋词》)和《唐女诗人群像》(简称《唐诗》)的数据可视化作品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两项作品由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华网数据新闻部门合作完成,历时半年,通过对大量唐诗宋词的研究,揭示了诸多隐含的信息。

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5.5万首唐诗和2.1万首宋词,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古典诗词的内涵。研究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大数据显示,苏东坡最常造访的地方是杭州。网页版《宋词》作品采用了留白较多的水墨插图和素雅的色彩风格,整体风格接近山水画。《宋词》项目基于《全宋词》,分析了近2.1万首词作、约1330位词人和1300个词牌名。《唐诗》则基于5.5万首唐诗的数据分析。

在《宋词》的网页版中,用户可以看到诗人行迹图与年代生平图的联动展示,以及宋词的词云图、意象情绪图和韵律图。在年代生平图中,通过点击代表苏轼的折线,可以发现他一生的仕途起伏。行迹图上的点则展示了苏轼一生的足迹,其中最大的点位于杭州,表明这里是苏轼造访最多的地方。

此外,大数据还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细节,如“东风”一词在宋词中共出现了1264次,其次是“何处”(1157次)和“人世”(1061次)。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词频,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作背景。

研究团队不仅分析了宋词的文本信息,还深入探讨了词作中的意象及其情感表达。通过大数据分析,他们将常见的意象如“月”“酒”等分为五种情感类别:“喜怒哀乐思”,并通过饼状图展现每种情感的比例。

例如,在描写“酒”这一意象时,近一半的词作表达了怀念或思考的情绪,而约三成的作品则反映了喜悦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大数据技术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词人的情感世界。

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唐诗宋词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项目负责人张玮表示,这样的作品在传媒领域较为罕见,这也是浙江大学可视化研究团队的一次创新尝试。最终,这项研究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探索唐诗宋词的新工具,鼓励大家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奥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手机之家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浙大宋词唐诗解读惊人居然团队发现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