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如何不做“透明人”
作者头像
  • 数字智能
  • 2019-09-05 09:13:55 3

大数据时代,如何避免成为“透明人”

圆桌对话

在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已成为商家常用的推销手段。当你在购物软件中看到自己最近搜索过的商品时,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智能推荐带来了生活的便利;然而,当你因为高频次和高消费而被网站“杀熟”时,你可能会感到无助和不安。

我们既是大数据的使用者,也是受益者。然而,在这个数据泛滥的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裸露在外的个人信息?人类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和行动来面对大数据时代以及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嘉宾:

  • 连玉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 皮剑龙: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
  • 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 姜颖: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

主持人:

  • 记者:俞海萍
  • 通讯员:吴铮

1. 提升数据安全感,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议题

记者提问:

大数据在广告、金融、医疗、出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然而,这也使得保护用户权益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您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哪些挑战?

连玉明: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特征明显,但在个人数据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个人信息频繁泄露、被盗取、被篡改、被滥用,导致我们经常受到垃圾信息和骚扰电话的困扰。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很快会演变成一条关联紧密的信息链,并形成非法产业链,引发诸如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

皮剑龙: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个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源,但由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不足,个人信息面临诸多安全风险。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分散,举证困难,维权成本高昂。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协调保护个人信息。企业自律和公众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使得个人信息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是当务之急。

程啸: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网络技术将社会生活高度数字化,个人信息被大规模、自动化地收集和存储。一旦个人信息数据泄露,将影响到大量用户,造成巨大危害。个人信息的不当保管和非法使用,会导致精准诈骗和其他犯罪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变得非常容易,增加了个人信息被滥用的可能性。网络平台通过分析和应用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营销,甚至操纵行为,严重威胁到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发展。

姜颖:

大数据具有体量大、类型多、生成快、价值高但密度低的特点。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科技利好,但也带来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 人格利益: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或应用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有了新的属性,企业或平台可以直接将个人信息变现,这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传播速度: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得个人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广泛的区域。政府难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信息,这对执法部门提出了挑战。
  • 法律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随着公民权益意识的增强,相关案件增多,情况复杂,对司法部门的要求更高。

2. 发展数字经济,需建立配套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记者提问: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新的监管思路。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努力来构建个人信息多元保护体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分别应扮演什么角色?

连玉明:

大数据时代,既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也要建立与其匹配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 加快立法: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程。 - 完善司法责任制度:加强检察机关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公益诉讼。 - 强化监管:加大对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

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技术研发和产品化,实现合规运营;社会组织应搭建协调平台,督促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个人应提高信息保护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尊重他人隐私。

皮剑龙:

构建个人信息多元保护体系,应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结合现有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构建互联网行业规范和个人信息保护自律机制。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企业应完善自我监管和合规审查机制,社会组织应制定自律规范,消费者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程啸:

个人信息保护依赖于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完善。行政机关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应用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自然人应积极维权,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

姜颖:

在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应发挥监管作用,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在加强立法的同时,执法和司法层面应严厉打击个人信息泄露行为。企业应严格自律,合理运用个人信息。个人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 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需国际合作

记者提问:

信息流通无国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成为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在应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深化合作?

连玉明:

个人信息保护应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国际数据安全管理规则,共同制定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打击网络犯罪。应推进跨境数据安全合作组织的成立,促进国际社会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

皮剑龙:

个人信息保护是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签署多边协议,共同应对挑战。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企业制定自律规则,借助商业力量推行相关国际规则。

程啸:

各国应尊重网络主权,借鉴彼此经验,深化合作。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各国应自创彼此的经验,扬长避短。

姜颖:

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各国应通过宣言、声明等方式促进技术共享,分享有益经验,营造良好的数据使用环境。

4. 科技发展与安全并行

记者提问: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反映了科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连玉明:

数据保护与数据开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必须在开放中保护,在保护中开放。平衡好科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关键在于构建基于数据力和数据关系的新社会秩序,保护个人尊严和自由,实现数据的有效流转和价值挖掘。

皮剑龙:

科技的发展为社会效率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国家和社会应保持警觉,完善监管体制,提高企业和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程啸:

在处理科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时,既要正视问题,也要科学合理地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流通应用的关系。划定底线的同时,预留未来科技发展的空间。

姜颖:

个人信息泄露虽然是大数据时代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科技的意义。科技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我们应以积极、包容的心态对待科技,不断完善科技,减少负面影响,实现科技发展与安全守护的并行。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数字智能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透明人何不时代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