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给出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解决方案。
“一网统管”城运平台不仅提供了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样本,还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据了解,该街道在上海市城运中心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普陀区的具体情况,开发了升级版的“智联普陀3.0”平台,将大数据、网格化管理和“铁脚板”相结合,使城市运行管理更加及时和高效。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智能门磁系统的实际应用,实现了对居家医学观察对象的实时管理,使得分散的人员管控工作变得更加可视化。这不仅节约了巡查人力,还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显著提升了社区基层的管控效能,为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智联普陀3.0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包含工作人员的工作端口,也设有普通市民的访问端口。这种设计可以集中工作人员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市民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共同管理好我们的生活环境。”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科技的帮助下,如今的智能安防监控不仅能记录画面,还能识别不当行为并发出警报,及时阻止。例如,为了防止居民在家充电引发火灾,智能系统可以识别电动车并发出警报,保持电梯门开启状态,直到电动车被移走才能正常使用电梯。同时,社区内设置了智能车棚和充电桩,方便居民集中充电,既满足了实际需求,又确保了安全。
“智联普陀3.0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了升级。随着智能门磁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需要一个平台来整合这些数据,以便为后续的常态化管理提供支持。现在的管理模式采用了‘大数据+网格化管理+铁脚板’的组合方式,实现精细化管理。”许春辉解释道。
曹杨街道的街镇一网统管城运中心的运作分为街道、片区和居民区三个层面。
“网格化管理”将曹杨街道划分为三个片区,并进一步细分为七个管理单元,确保巡查、发现、管理、执法等环节更加高效。而“铁脚板”则要求工作人员实地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片区层面,工作人员需定期巡查道路和小区,及时处理包括暴露垃圾、非机动车乱停放、跨门营业、乱设摊、新增违建、消防隐患等在内的178类问题。
此外,明确责任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指挥平台在处理网格化问题时坚持“实用为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派单,确保常见问题“专人负责”、重点问题“专人跟进”、疑难问题“专人盯紧”。通过后台的政务平台,可以清晰地追踪问题处理的进展,并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机定位确认他们是否到达现场处理问题,这种方式比传统的人际传递更为高效。
科技的助力也让普通市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城市日常管理中。未来,智联普陀3.0平台的部分功能将面向公众开放,比如公开厨房监控,让市民能够实时查看饭店后厨的情况,从而加强监督。此外,每个沿街商铺都将有自己的二维码,市民可以通过扫码预约垃圾收集等服务,平台也会将城管、市场监管、消防、市容绿化等部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反馈给商铺,并督促整改。通过分类推送适合企业的政策信息,鼓励市民举报假冒伪劣产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过去市民通过12345热线投诉,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才能到达相关部门,而现在通过扫码反馈问题,属地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反馈,这种做法更加高效、便捷,也使市民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中。”许春辉表示。
许春辉进一步指出,一网统管城运平台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三大难点:一是提供了数据支持,二是提高了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三是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市民的参与度。“只有当城市管理更加透明和高效时,市民才会更加了解和信任我们的工作,这有助于共同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许春辉总结道。
—— 记者 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