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数据产业“退烧”,两大新目的能否顶上?
作者头像
  • 金煌轩
  • 2020-08-18 08:58:12 1

贵阳凭借大数据产业声名远扬,但现在正致力于加强其实体经济,计划在“大数据之都”的基础上,新增消费中心和制造中心两张城市名片。

近日,中共贵阳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提出,贵阳将建设成为经济体量大、能级高的城市,并打造新时代的消费中心和制造中心。

大数据的双面影响

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始于2013年,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为起点。随后几年,阿里巴巴、华为、京东、英特尔、富士康等国内外企业纷纷在贵阳设立大数据中心,使得大数据成为贵阳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借助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博览会“数博会”,贵阳因大数据而名声大噪,但随着时间推移,大数据产业的热度似乎有所减弱。

实际上,贵阳大数据产业面临着来自周边省份的竞争压力。例如,重庆和雅安分别提出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尤其是雅安,凭借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较低的电价,吸引了大量大数据企业入驻。此外,雅安还获得了长期的电价优惠,这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尽管如此,贵阳凭借其多年积累的基础和影响力,在大数据领域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大数据产业对贵阳经济的推动作用正在减弱。大数据产业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存储、挖掘和分析等多个环节,而贵阳目前主要集中在数据存储方面,形成了大量的数据中心,但这些项目难以带来后续的价值增值,也无法显著提升GDP。

贵阳的实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制造业基础薄弱。相比之下,重庆等城市则拥有更加坚实的工业基础。贵州省社科院的黄勇认为,大数据产业需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但贵阳多年来的发展并未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增长。

新的城市名片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贵阳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2018年,贵阳对市情进行了重新评估,并提出构建以中高端消费为主导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体系。此次全会再次强调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在未来10至15年内,将贵阳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消费中心和制造中心。

黄勇指出,经济体量大、能级高的城市不仅要有区域影响力,还要在全省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形成更加健全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意见》设定了三个关键时间节点:2022年、2025年和2035年,提出了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贵阳贵安将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贵阳的发展路径是“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并进”。贵阳市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吸引知名品牌和培育消费商圈,贵阳将打造成为消费中心城市。这将促进消费贸易和消费加工的共同发展,推动贵阳制造向中高端升级,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贵阳的消费能力在多个方面表现突出。数据显示,贵阳人均消费支出贡献高达80%,远高于其他城市的平均水平。此外,贵阳在奢侈品销售、出境旅游等方面也表现出强劲的消费能力。

然而,由于贵阳制造业不发达,大部分消费品依赖外部供应,导致流通成本高、市场规模小,消费品价格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外流。因此,贵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通过促进消费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0年,贵阳将引进和培育30家中高端制造和商贸服务领军企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到203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以上。

此次全会还强调,要重点关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加大中小微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补齐基础产业短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金煌轩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大新贵阳退烧顶上能否目的产业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