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9.89亿,较2020年3月增加了854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
网民中,月支出在2001-5000元的占比为32.7%,而月支出超过5000元的网民占比为29.3%,月支出低于1000元的网民占比为15.3%。
庞大的网民规模在抗击新冠疫情和常态化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网络批发市场的地位。
非网民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各地交通检查站加强了管控措施,工作人员需逐一登记并填报健康及迁移数据。这一过程促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工作可以通过在线填报来提高效率并减少接触。于是,一些产品经理开发出一款简单的电子健康卡,用户可以在支付宝上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
“抗疫需要一个本地动态实时地图,健康、疑似、确诊信息的更新必须依靠数字化手段。”支付宝方面表示,纸质通行证只能证明当前状态,而健康码则是动态变化的,根据政府设定的标准,用户在提交健康信息后会获得相应的健康码,该码会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和所在区域的变化而更新。例如,杭州规定,连续7天居家隔离且无不适症状的黄码用户将变为绿码。
疫情期间,“防疫健康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累计申请人数接近9亿,使用次数超过400亿次,支持了大部分地区的“一码通行”。然而,非网民群体因为无法上网,在出行、消费、就医等方面遇到了诸多不便。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最大不便就是没有健康码,这一比例占到了27.2%,其次是无法使用现金支付,占比为25.8%。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非网民数量为4.16亿,比2020年3月减少了8073万人。非网民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占比62.7%。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之一,占比46%。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是技能不足、文化水平限制、年龄因素以及设备缺乏。
直播电商用户增长迅速
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批发市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7.82亿,较2020年3月增加了7215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9.1%。2020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达到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9.7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直播电商成为广受欢迎的购物方式,66.2%的直播电商用户购买过直播商品。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拥有7.79亿年度活跃消费者。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达到9.02亿,相比同年9月增加了2100万。2020年12月,淘宝直播的GMV超过了4000亿元。
拼多多也取得了显著增长,截至2020年9月底,拼多多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到了7.313亿,较上一季度增加了4810万。在“百亿补贴”等促销策略的推动下,用户平均消费额增长至1993.1元,同比增长27%。平台年度交易额(GMV)达到了14576亿元,同比增长73%。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涉足电商业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表示,尽管商家可以选择多个运营平台,但阿里巴巴仍然是商家运营的主要阵地。电商平台的运营对于商家整体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商家在阿里的留存率和专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在线教育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免费直播课程,方便他们在家中学习,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了3.42亿和2.15亿,分别占网民总数的34.6%和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