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几篇关于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来选择热门专业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几年的工作蓝图,直接影响着考生的专业选择。为了实现个人与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的共赢,考生应关注那些与国家战略相契合的专业领域。
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b]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网络、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等[/b]。这些领域涉及到多个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信息安全以及智能制造等。这些专业是否值得选择?
接下来,我将重点讨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安全三个专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从姚期智到任正非,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在热议这一话题。公众也对此充满了兴趣,各类电影、机器人等话题备受追捧。
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热情持续高涨。2018年,教育部批准了首批3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了180所和130所,目前已有超过345所高校获得批准。其中,清华大学在2019年设立了“智班”,受到了广泛欢迎。
那么,人工智能专业是否值得选择呢?
首先,人工智能是一个交叉学科,涵盖了数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社会学、智能系统和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虽然包含了很多内容,但人工智能的知识范围更广,计算机科学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非学霸学生需要谨慎选择。
其次,各高校刚刚开始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还不完善,目前的学生更像是实验对象。此外,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进展,但这些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尚不确定。如果在本科阶段就专注于某个方向,可能会面临风险。相比之下,扎实地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技能,等到实际工作中再深入研究可能更为稳妥。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热度似乎有所下降。以百度为例,尽管其市值已超过千亿美元,但与腾讯、阿里巴巴相比仍有差距。百度是中国最早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之一,其股价表现不佳,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还需时间。例如,前百度总裁张亚勤在2020年7月从百度退休,转而进入清华大学任教。这不仅反映了他在职业生涯上的转变,也暗示了人工智能在企业应用方面的挑战。
尽管如此,企业界依然需要人工智能人才,尤其是在研发部门。以华为为例,该公司招聘了许多人工智能专家,且薪酬丰厚。然而,从整体上看,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仍然有限,主要集中在研发岗位。
大数据已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许多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当你浏览网页时,看到的信息都是根据你的偏好推送的。
对于国家而言,大数据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它蕴含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如国民健康、财富和隐私等。因此,建设全国性的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目标。
大数据专业起步较早,2014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率先开设了相关硕士课程,本科专业则于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
大数据是一个交叉学科,主要依赖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数据挖掘等基础知识。目前,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逐渐落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大数据领域的研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从就业角度来看,除了政府部门外,大数据岗位大多集中在研发部门,企业中直接应用大数据的岗位相对较少。也许在金融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会更广泛一些,可以从事量化分析工作。
尽管大数据专业相对较新,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总体岗位数量仍不及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当前,该领域的毕业生较少,未来市场可能会饱和。
信息安全是另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国家安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土、领空和领海安全,还包括了信息安全。对企业和个人而言,信息安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信息安全专业始于2012年,2018年成为一级学科。目前,国内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众多。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该领域具有深厚积淀,早期开设了电子对抗和密码学等相关课程。信息安全同样是一个交叉学科,要求较高的数学基础。许多信息安全专家都有数学背景,如清华大学的王小云院士。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就业方面,大家需要谨慎。除了一些专门从事安全的公司或互联网企业的网络安全部门外,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不高,岗位需求有限。也许在公务员相关岗位上会有一定机会。
[b]面对众多新兴专业,考生应保持冷静。在计算机类专业中,目前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仍然是较为稳健的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