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讯(记者 王琼梅)当昆明市某国考监测断面的水质出现问题时,相关责任人会收到一条提醒短信,要求他们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水质问题。这是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新举措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水质数据,督促各辖区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昆明的水资源。
昆明市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覆盖了多个流域,如滇池、阳宗海、牛栏江、普渡河和南盘江等。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及时掌握水质状况,从2008年起,昆明市逐步建立了106个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频率从每月一次提升至每四小时一次,显著提高了水质变化的监测能力。
以螳螂川-普渡河流域为例,该流域覆盖了西山、晋宁、安宁、富民和禄劝等多个区域。流域内设立了3个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市级部门还增设了15个自动监测站,涵盖河道在不同行政区之间的交界断面。然而,仅仅依靠大量监测数据还不足以有效监管水质,因此昆明市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整合了上级部门建设的32个国考自动监测站和市级部门建设的74个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综合分析水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一旦发现水质超标,系统会从上游到下游、从河道到污染源进行全面分析,迅速确定受影响的区域,并通过手机短信将超标情况通报给辖区党委和政府的相关领导及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督促他们及时采取措施。此外,系统还将监测数据与水污染防治的考核目标相结合,使相关人员能够随时了解水质现状与考核目标的差距。
过去,需要等到月度或年度监测报告出炉才能得知哪些监测断面超标;现在,借助系统的数据支持,可以随时掌握水质状况,及时采取行动。例如,新宝象河在年初水质有所下降,系统每天向相关责任人发送水质超标信息,在持续的督促下,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最终使得水质在年底达到了考核标准。
为了便于查看水质数据,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还推出了“昆明水环境”手机APP,提供“国考断面”、“流域水质”、“流域地图”、“水质报告”和“我的关注”等功能。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滇池管理部门和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申请使用,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记录,及时调整水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到年度考核标准。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APP阅读水质报告,避免了过去需要打印纸质报告并送到负责人的繁琐过程。
在昆明市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智慧监管发挥了关键作用。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利用信息化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依靠数据支持,充分发挥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评估水环境整治的实际效果,推动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从而改善了全市的水环境质量。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纳入国考和省考的25个地表水断面中,优良水体的比例从2015年的44%提升到了80%,劣V类水体被彻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