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百万到2.7个亿!大数据撬开“零口供”制售伪劣成品油案
作者头像
  • 陈丽华
  • 2022-12-13 21:59:40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速构建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体系,确保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检察官在处理案件时,往往面临各种复杂情况,如疑点重重、取证困难和定性模糊等问题。本文将通过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7亿元的制售伪劣成品油案件,展示检察官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揭开真相。

一、数据揭示真相

张明,一名曾因犯罪被判刑的男子,于2017年出狱后突然崛起,成为多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声称自己年收入超过2亿,但在案发后面对检察官的询问,却始终沉默,拒绝承认罪行。面对“零口供”的困境,检察官决定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揭开真相。

2017年,张明在偏远地区设置了多个油罐作为油库,从多地购买劣质油品,并通过网络招募员工,将这些劣质油品冒充合格柴油对外销售。2019年,行政执法部门曾对该行为进行整治,但未能取得实质进展。2020年,公安机关最终查获了张明存放的大量劣质油品,总价值约100多万元。尽管如此,部分证据显示销售金额可能达到2000万元。

然而,现场查获的电子账目仅记录了销售金额、数量和时间,缺少具体类别,指向不明。9部手机中的127.9G、824万条微信聊天记录,经技术部门复原,清晰展示了张明及其团队的采购、销售和逃避检查的行为。例如,“我就是调油的,主要做国六”、“去年基本每天几车,今年拿的少了”、“有检查,让送油工避一下”等记录,证明了制售伪劣产品的全过程。

二、重现犯罪现场

2021年3月,为了进一步核实张明的犯罪行为,检察官会同公安机关重返案发现场。张明的油库位于偏远地带,隐蔽性强。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显示,油库布局复杂,多个油罐被巧妙隐藏。油罐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过调节阀门控制油品流动。张明通过混合不同品质的油品制造伪劣柴油,然后通过改装油罐车将这些油品运送到他实际控制的加油站和其他油库。

检察官通过调取同期国家挂牌批发价,发现张明的销售价格远低于批发价,进一步证实了其销售伪劣柴油的行为。最终,检察官利用大数据分析、实地调查和专业审计意见,将张明的销售金额从2000万元提升至2.7亿元。

三、追捕漏网之鱼

张明的生意规模巨大,显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检察官在案件初期发现,戴君作为前股东,也是关键人物。戴君运营着一家货运公司,与张明合作成立了公司。2020年,戴君撤股后被捕。面对检察官的询问,她起初声称自己只是打杂,但经过同步录音录像的固定证据,她最终承认了自己参与制售伪劣柴油的事实。此外,检察官还收集了多位证人的证言,进一步证实了戴君在合伙期间的深度参与。

2021年5月,检察官决定对戴君进行追捕,认定其参与的销售金额为2.4亿元。戴君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00万元。

四、守护公共利益

伪劣柴油不仅影响市场秩序,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为此,检察机关将伪劣柴油硫超标的问题移交公益诉讼部门,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行为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对公众健康及动植物、建筑物等造成损害。2021年5月26日,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对张明和戴君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5月,张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1.3亿元;戴君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00万元。此外,张明还需支付107万元赔偿款,戴君在90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维持了一审判决。

本文通过揭示张明和戴君的犯罪过程,展示了检察官如何运用创新手段揭露真相,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陈丽华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制售口供成品油伪劣数据万到2.7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