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份《报告》洞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发展的各方面
作者头像
  • 杨帅
  • 2023-01-01 10:20:48 10

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00增长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157.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数据发展综合指数显著提升,其中大数据产业的贡献率高达35.59%。近日,在2022四川大数据年会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发展指数报告(2022)》正式发布。该报告展示了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两地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展,大数据产业尤为关键。两地在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协同创新推动公共服务升级,促进产业、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协调发展,助力“东数西算”战略的实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多维度的发展体系。大数据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背景下,两地通过大数据协同创新优化公共服务,推动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协调发展,为“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报告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数据发展指数在过去两年间持续增长,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00增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157.24,增幅接近1.6倍。大数据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大数据产业贡献了主要的增长动力,贡献率达到35.59%。此外,大数据应用(31.53%)、大数据协同(19.12%)和大数据环境(13.76%)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数据产业指数也在快速上升。从100增长至160.29,仅用了一年时间。报告显示,2022年,产业规模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贡献率达39.31%。此外,创新活力(35.56%)和资本投入(25.13%)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围绕大数据存储、治理、流通和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增强大数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韧性,不断推动市场主体、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的聚集,提升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大数据的应用创新正在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市民带来便利,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的研究人员殷晋认为,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通过技术手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例如,通过将重点医院医生的临床经验转化为AI模型,可以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此外,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可以在疾病恶化前进行预警干预,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带动大健康产业的升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数据环境指数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00增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139.37。其中,数据开放共享贡献了49.38%的增长,表明当公众广泛参与大数据的发展时,成渝地区的大数据环境也在迅速改善。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指数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00升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171.28,其中民生应用贡献率为28.9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数据协同指数也稳步增长,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00增加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149.66。发展过程中,资源共享贡献了50.72%,创新协同和政务互通分别贡献了27.93%和21.36%。这表明大数据协同融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拥有良好的大数据发展基础和环境。《报告》的发布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为其未来指明了方向——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让数据成为发展的强大引擎。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杨帅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双城洞见经济圈这份方面地区报告数据发展成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