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已盛大开幕,此盛会上,TD产业联盟主办的“第四届5G千兆网产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指出,5G的商业化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网络性能,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位列前十,其中固定网络更是在全球排名第四,北京地区的固网宽带速率独占鳌头。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的5G基站总数已达273.3万个,占据全球总量的60%,占全国基站总量的24.5%。当前,5G用户数量突破6.34亿,占移动用户总数的37%。邬贺铨预测,到明年,5G用户占比有望攀升至50%以上,而5G基站的占比也将超过50%。
随着5G基站数量的激增和用户规模的扩大,5G网络已步入投资回报期。然而,邬贺铨指出,三大电信运营商在2022年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增长幅度均未达到1%,网络并未显著提升ARPU值。他认为,5.5G可能成为这一局面的转折点。
面对5G与ARPU值增长缓慢的现状,邬贺铨强调了发展5.5G的必要性。他表示,当前5G在某些领域尚显不足,尤其是在支撑VR/AR和车联网业务方面,虽然网络能力提升,但并未有效推动ARPU值的增长。因此,业界需通过5.5G技术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提升网络价值。
为了应对消费与工业应用的需求,5.5G技术被寄予厚望。面向2025年,5G-A(5.5G)将聚焦于提升网络性能,以实现万兆体验和千亿连接的目标。这一代技术将更加注重面向工业应用的需求,如提供更大上行带宽、确定性时延、高可靠性和精确定位等功能,以满足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需求。
展望未来,5G技术将与光通信、IPv6、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全面创新。例如,5G与光通信的融合将通过优化光纤使用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网络效率。与IPv6的结合则允许用户根据不同业务需求选择最优路径,实现网络服务质量的差异化。此外,5G还将与AI技术紧密结合,通过智能化网络管理、资源优化调度和卫星通信等多个层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随着5G与5.5G的深入发展,未来通信网络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与活力,为各行各业带来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与市场需求,5G技术的持续创新与融合应用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