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924文件发布后,虚拟货币和挖矿行为起初受到了一定限制。然而,随着加密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区块链、NFT和虚拟货币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法律法规似乎难以应对新的司法实践和犯罪形式。
最近,最高法院发布了新的非法集资刑事司法解释,其中新增了“虚拟币交易”这一条款。这是虚拟货币首次正式纳入刑法范畴,并于2022年3月1日开始生效。这表明国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正在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反映出虚拟币交易的非法性质日益显著。
根据修订后的《2022解释》,原先的第二条第八款已被修改为“以网络借贷、投资入股、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这意味着,如果项目方通过虚拟币作为中介来募集资金,则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类犯罪。
以下是几种具有潜在风险的业务模式: 1. 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币的兑换业务、虚拟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为虚拟币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均被视为非法金融活动。一旦被发现,相关责任人都将面临法律责任。 2. 借助区块链名义进行ICO、IEO、IXO、IMO等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模式也被视为非法集资行为。
此次法律新规之所以具备如此严厉的打击力度,主要是因为虚拟货币领域内的非法集资手法日益复杂多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遭受诈骗和财产损失。据2月份统计,诈骗跑路和加密骗局等典型安全事件超过20起,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元,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
就在这个时候,盘古社区出现了割韭菜跑路的事件,随后莫大被抓,所有代币被下架。这一事件恰好成为国家实施新法规的一个有力例证,未来相关部门必定会全力以赴依法处理,使之成为一个典型的警示案例。那些还抱有侥幸心理的用户应尽早认清现实,盘古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