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技术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不仅归功于科技进步,还得益于科技巨头与传统车企的共同努力。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春晚上的亮相,标志着无人驾驶技术已经从科幻走向现实。然而,无人驾驶并不等同于自动驾驶。前者依靠云端数据、高精度地图和先进的算法程序,完全取代人类驾驶,后者则依赖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
SAE International(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制定了自动驾驶技术的五级分类标准,从L0到L5,分别代表不同的自动化水平。其中,L3和L4级别仍需要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接管控制,尽管如此,这些级别的智能程度已远超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L2级别)。尽管L5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看似遥不可及,但许多科技公司和传统车企纷纷瞄准2020年作为无人驾驶汽车发布的节点。
互联网科技企业和传统车企各有优势。互联网科技公司如谷歌Waymo、百度等专注于L4和L5级别的技术,而传统车企如宝马、长安则更侧重于L3级别的技术。例如,奥迪在2017年9月发布的A8车型就已经搭载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汽车行业将经历重大变革,技术迭代的成本问题将是传统车企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AI芯片的研发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瓶颈。目前,市场上主流的AI芯片包括Mobileye的EyeQ系列和NVIDIA的Drive PX系列,但它们的算力无法满足更高的需求。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在自主研发AI芯片,目标是大幅提升算力同时降低成本。此外,国内初创公司地平线也推出了满足L3级别计算需求的ASIC芯片“征程”,尽管其性能仍有提升空间。
至于何时能够购买到真正的L5级别无人驾驶汽车,答案可能不会在2020年。特斯拉尽管在技术和研发方面表现出色,但其产能问题和Model 3的生产困境可能影响其进展。传统车企如通用、丰田、奥迪虽然具备成熟的制造经验,但在AI芯片和高精度地图方面的劣势可能制约其发展。因此,谷歌、英特尔、百度等科技巨头可能更有可能率先推出L5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的自动驾驶测试管理办法,为自动驾驶测试提供了法律保障。202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将迎来重要转折点,而未来的汽车将更多地体现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