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早晨起床后拿起手机,预订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当您穿好衣服准备出门时,车已经等候在楼下了。您直接上车,前往公司,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毫无拖延。
这描绘了未来无人驾驶技术高度智能化的美好图景,然而当前技术水平尚无法完全实现这一愿景。实际上,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无人驾驶汽车曾多次遭遇恶意破坏,例如被当地居民用石块砸击,甚至有些车上安装了钉子,有的安全员还遭到了持枪威胁。
这些事件都发生在谷歌旗下的Waymo公司无人驾驶出租车身上,此前这类事件较为罕见。2016年起,Waymo开始在当地进行测试,每天在钱德勒地区都能见到多辆克莱斯勒Pacifica小型货车穿梭街头。然而,2018年Uber在邻近的坦佩市发生的一起致命事故改变了这一切,无人驾驶汽车从此成为当地居民心中的恐惧对象。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数据,大约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对乘坐无人驾驶汽车表示担忧。
尽管谷歌较早涉足无人驾驶领域,但作为先驱,他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相比之下,百度也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技术。
11月7日,百度发布了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百度在该季度实现营收28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44亿元人民币。此外,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据报道,今年9月,全国首批45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长沙启动试运营。同时,百度的车路协同系统也已落地长沙,以提升车辆应对复杂交通环境的能力。
近期,百度在武汉获得了15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在河北沧州获得了30张载客测试牌照,使其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总数达到了150张,占中国所有批准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的一半以上。
与Waymo相比,百度在国内推进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更为顺利。主要原因在于,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至今未发生重大事故,因此即使在道路上进行测试,也没有像Waymo那样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因此可以说,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暂时领先一步。
车叔认为,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面对当地居民的反对,还可能遇到其他问题。例如,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司机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在美国,约有450万名司机反对无人驾驶技术,认为这会剥夺他们的工作机会。
此外,无人驾驶系统仍可能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黑客可以通过植入病毒控制车辆,或伪造交通标志误导无人驾驶汽车。最后,恶劣天气条件也可能影响无人驾驶汽车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安全隐患。
总之,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但这些问题最终都将得到解决。重要的是,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否则,一旦发生像Uber那样的严重事故,阻碍技术发展的将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公众对自身安全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