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落地的新场景,藏在社区通勤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头像
  • 一色
  • 2019-12-03 08:11:45 1

一年前,无人驾驶行业普遍预计2019年将是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开端。然而,尽管过去一年中无人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作为普通用户仍然没有明显感受到无人驾驶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这一年中,无人驾驶产业在技术推进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科技企业和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L4级别无人驾驶车辆的解决方案、量产时间表和商用原型。然而,这些进展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距离真正实现商用化还有一定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开始思考另一种可能:或许不需要等待那些能够应对高速场景和复杂城市交通的无人驾驶车辆,而是从低速、固定场景入手,逐步推广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

比如,最近的一个案例展示了在低速、固定场景中如何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据央视《新闻三十分》报道,11月27日,实地集团在广州常春藤社区举办了hachi auto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开放体验活动,展示了该社区场景中的无人驾驶通勤车解决方案和运营体系。

从hachi auto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大规模商业化之前,无人驾驶技术也可以在特定场景中实现落地应用。例如,在社区通勤这样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低速场景+实用化:作为无人驾驶触发点的社区通勤

在谷歌将Waymo独立出来之前,无人驾驶技术何时能够实现商业化一直是谷歌无人驾驶团队内部讨论的重点。一种观点认为,无人驾驶的商业应用必须从L4级别的城市交通开始,这需要大量的路测和技术创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缺乏商业化的支持,无人驾驶的研发可能会陷入停滞。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进入了新一轮的技术成熟期,这一争论变得更加激烈。目前,产业链和社会似乎更倾向于一边研发一边推动商业化的方式。因此,从2018年末开始,许多无人驾驶项目开始规划具体的落地时间表。

但是,无人驾驶技术应该如何落地呢?一种思路是在有人操作的情况下,以L3或高专注度L4标准推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应用;另一种思路是在园区、校园、社区等低速、固定化、不与外界接轨的交通环境中,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投入使用。

虽然第一种思路已经在某些地方取得了进展,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实验阶段。而在低速固定场景中,无人驾驶车辆如何实现安全可控与实际应用价值的结合,成为了一个挑战。相比公园、景区等场景,无人驾驶车辆往往只是“尝鲜品”。社区通勤则成为无人驾驶车辆投入商业应用的重要触发点。

在社区生活中,通勤是一个耗时较长且难以控制的问题。而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逻辑和价值的双重驱动下,hachi auto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当前的hachi auto

社区通勤与无人驾驶的结合看起来很合理,但我们为什么还没有在社区中看到无人驾驶车辆呢?

原因在于,社区内的交通规则、道路规划、基础设施以及人车行为等与普通交通系统有很大不同。要在这一领域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应用,必须具备对科技和社区的深刻理解。为此,实地集团推出了hachi auto无人驾驶通勤车。

从外观上看,hachi auto是一款极具未来感的社区通勤电瓶车。虽然体积不大,但它拥有完整的无人驾驶技术体系。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完备的AI算法、传感系统和车路协同系统,来解析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实现方式:

  1. 适应社区通勤的自动驾驶算法体系:为了让无人驾驶通勤车能够在社区复杂环境中顺畅运行,hachi auto的研发团队为车辆内置了高鲁棒性的自动驾驶算法和稳定的计算平台,结合3D障碍物目标检测和速度估计,构建了深度学习框架。这套算法经过了超过10万公里的优化测试,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社区环境。在行驶过程中,车辆能够灵活感知行人或障碍物,从而自动减速停车,并计算避让路径,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行。在狭窄的社区路段,hachi auto还优化了倒车功能,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自动转弯和掉头,保证高通过率。

  2. 完善的感知与定位系统:面对社区内复杂的建筑物和路端特性,hachi auto配备了完善的传感和定位系统,确保敏锐感知和高可控运营能力。hachi auto车身装备了四颗16线激光雷达,可以同时覆盖车后方、车两侧和车后方全范围探测。车辆还增加了单线激光雷达和单目摄像头,实现车身360度球形覆盖式障碍物识别。在定位方面,hachi auto以3D激光点云为主,GPS为辅,实现了厘米级精准定位。在车辆投入社区运营前,无需对社区环境进行改造,只需提前采集3D激光雷达点云信息,建立高精度地图,hachi auto就能通过自身传感器识别周围环境和障碍物。

  3. 社区环境下的车路协同系统:车路协同是近年来无人驾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社区场景中,车路协同对于无人驾驶通勤车的运营同样重要。通过社区智能协同交通网络,hachi auto可以与实地社区的智慧人居系统对接,实现人、车、路、后台的高效协同,配合监控摄像头、智能电动门、中控系统,实时监控车辆状况和接驳路径,提高行驶运营效率。

熟悉无人驾驶的人会发现,hachi auto的整套系统完全是一个微缩版的无人驾驶应用系统。其内置的技术逻辑与城市交通中的高级别无人驾驶并无二致。只有严格遵循科技规律的“不打折”无人驾驶,才能在高可靠性和快速应用之间取得平衡。

科技与生活并行,或是无人驾驶的商用原命题

从技术体系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实地集团首先实现了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应用?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涉及无人驾驶商用的关键因素:无人驾驶不仅是一种技术实现方式,还是一整套运营体验、场景洞察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如果说优秀的汽车制造商一定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者,那么优秀的无人驾驶一定是技术高度与体验广度的并行者。

例如,在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应用上,虽然听起来社区通勤场景并不复杂,但实际上涉及到业主体验、运营效率、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无人驾驶技术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来自于对社区环境和业主需求的深刻理解。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是实地集团这样一家地产与科技并重发展的企业实现了hachi auto。

无人驾驶通勤车的背后,是科技核心与多个领域的交汇。例如,hachi auto作为一种体验服务与产品设计,融合了多方面的能力:

  1. 全面的运营方案:许多无人驾驶项目往往忽视了如何将用户与无人驾驶车连接起来这一关键问题,毕竟无人驾驶通勤车不能像司机那样随意招手即停。hachi auto则特别关注人车关系的运营问题,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预约车辆,hachi auto将在预定站点等候,自动行驶至目的地。未来,用户还可以通过室内可视机、智能镜子等方式预约车辆,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此外,hachi auto还计划将运营线路与公交站点对接,进一步拓展无人驾驶通勤车的应用场景。

  2. 严格的且人性化的安全保障:用户在享受无人驾驶时,最关心的无疑是安全问题。为此,hachi auto预设了不同场景下的应急避险方案和安保设施,确保突发情况得到迅速响应;车载摄像头配合社区的全道路24小时监控,确保用户在乘车过程中的安全。车上还有专业的礼宾员,确保用户安全,并提醒相关乘车注意事项。

  3. 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作为一种体验型无人驾驶通勤车,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乘坐的舒适性和生活美学。为此,hachi auto在工业设计与乘坐感上下足了功夫。流畅的车身线条设计搭配“太空乘客座舱”,让用户在乘坐时感受到强烈的未来感。简洁的内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设计、流体力学计算的空调和新风循环系统,以及实时道路显示的触摸屏,共同为乘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乘坐体验。

通过融合生活体验与智能科技,hachi auto最终实现了无人驾驶与社区通勤的完美融合。这个案例表明,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更多的企业必须探索科技与实业并行发展的路径。既要懂产业,又要懂运营,还要了解科技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无人驾驶的商业化,以及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科技需要与生活并行,未来更愿意将信任交给有两手准备的人。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一色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通勤落地驾驶场景无人公里最后社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