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近日宣布,划定贵州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测试区域,标志着贵阳市在无人驾驶领域从封闭测试迈向开放道路测试。此次划定的测试区域环线全长约25公里,涵盖了21条主要道路,测试总里程约为115公里。
该测试区域不仅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还设有研发管理和调试区等功能测试区。这些道路具备丰富的贵州道路特征场景,覆盖了高速、桥梁、隧道等多种道路类型,并且配备了各种城市交通设施,如街道、标识和信号灯等,共有超过100种测试单元和30多个应用场景。
每天参与测试的车辆规模最高可达60辆。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的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此区域内开展测试的企业。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曹雨腾表示,开放测试道路有助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因为更多的路况和场景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这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训练至关重要。
划定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区域不仅促进了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还与大数据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吸引了更多全球无人驾驶相关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产业链不仅包括算法,还涉及传感器、车辆等多个环节,未来将对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年10月,武汉正式发放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多家企业如百度、海梁科技和深兰科技等相继获得许可。从2014年至今,无人驾驶技术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正式发放商用牌照,允许车辆上路。
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公交车、出租车、大客车、物流车和清洁车等。例如,无人驾驶公交车可以自动停靠站点,遇到障碍物时能够自动绕行,其外观与传统公交相似。无人驾驶大巴车也已投入测试,而无人驾驶清洁车则准备上路工作。此外,无人驾驶物流车的最高时速可达90公里/小时,甚至自行车安装无人驾驶系统后也能实现自动行驶。
无人驾驶技术的到来将对中国的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据统计,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124万,其中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尤为严重。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将改变这一现状。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将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性,最终实现零伤亡目标。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疲劳驾驶和酒驾现象将逐渐消失,人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全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