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人驾驶汽车何时能上路?专家指出:不仅车要“聪明”,路也要变得更“聪明”,实现这一目标尚需时日
近日,2019年国际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高峰论坛在东南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们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车路协同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殷国栋表示,智能汽车是指在传统车辆基础上增加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使车辆能够进行智能信息交换,具备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主分析路况和实时环境,减轻驾驶员负担,减少交通事故。东南大学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研究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尤其随着5G、6G技术的应用推广,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
无人驾驶迷你巴士、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和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的问世,是否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即将普及?殷国栋教授解释道,不同应用场景对无人驾驶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在封闭小区外部实现无人驾驶相对容易,但在城市道路上,特别是在繁忙区域如新街口,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仍然面临挑战。这需要车辆后方识别系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都能准确识别出动态或静态障碍物,这一目标目前仍较难实现。
此外,仅仅提升车辆智能化水平是不够的,道路也需要变得更加智能化。殷国栋教授提到,许多省份已经开始将原本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扩建为六车道,新增车道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建设智能公路,铺设大量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车路协同,保障交通安全的同时提高通行效率,从而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在论坛开幕式上,东南大学与扬州东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致力于开发适用于新能源动力的大型车辆,如重型卡车和工程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