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无人驾驶:一群理工“学霸”耍起十八般武艺
作者头像
  • 大器智能
  • 2019-12-13 12:50:56 3

11月23日,中国大先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迎来了最后一天,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时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车检后,4支无人驾驶车队进入了“高速循迹”环节。参赛车辆需要根据锥桶摆放的位置,自主规划行驶轨迹,完成3圈行驶,每圈的车速都不能低于1米/秒。

北京理工大学无人车队是中国第一支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队,也是连续两届大赛的冠军。在本次比赛中,他们成功完成了高速循迹挑战,成为通过该环节的两支车队之一。今年,共有14支无人驾驶车队参加了决赛,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车队。这些学生大多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如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和材料科学等。他们在比赛中展示了各自的技能,包括编写代码、调试硬件、优化算法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无人车队的参赛选手在比赛期间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每天清晨,他们都会准备好一切,前往比赛现场继续工作。为了这次比赛,他们已经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按照赛事规则,车队需要在一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一辆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的赛车。他们经历了从选拔、培训到设计、仿真和调试等一系列过程。尽管在学校做了充分准备,但在现场车检时仍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例如电池箱检查、无人系统检查等。

尽管许多车队在过去的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无人驾驶方程式比赛中,大多数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去年,许多车队未能通过车检,只完成了设计答辩和无人驾驶系统答辩。今年,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准备得更加充分。4支车队顺利通过了所有车检,进入了后续比赛。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无人车队队长、车辆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李方表示,无人驾驶技术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他补充道:“我们招募队员的标准非常严格,寒暑假会组织培训班进行考核。一旦加入车队,队员们就会更加努力,利用晚上和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北理工无人车队队长、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董国顺指出,大赛主要考验的是从感知到规划再到控制的过程,是否精确、稳定且快速。自从2017年参加德国赛后,北理工的无人驾驶系统方案已经成为许多参赛队伍的学习对象。

今年,北理工团队更新了无人驾驶系统的架构,分为感知层、形状估计层和规划控制层。其中,形状估计层的独立设置使得赛车“感知自我”的能力更加精准,从而提升了赛车的速度。高精度定位是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北理工团队采用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实时定位,确保赛车能够在厘米级精度下完成自动驾驶。

虽然北理工没有延续冠军的辉煌,但他们不再是孤独的参赛者。今年有4支车队通过了车检,而去年只有北理工一支车队通过。北理工开源了锥桶识别数据集和部分算法,帮助其他车队降低无人车开发的门槛。

此次大赛主办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表示,高精度定位是实现L3、L4级别无人驾驶的重要技术之一,年轻学生们采用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一个具有前景的选择。

赛后,董国顺在微信朋友圈写道:“经过70多人团队的努力,虽然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但我们坚持到了最后。赛场上的表现令人振奋,队员们都是最棒的!”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大器智能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十八般武艺一群理工驾驶无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