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这个词,近年来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词汇一同成为了年度热点话题。几年前,人们或许会认为无人驾驶只会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出现,特别是那些天才科学家所拥有的座驾,例如《钢铁侠》中的奥迪R8。
实际上,《钢铁侠》中的奥迪R8确实具备无人驾驶的功能。而奥迪作为一家以科技感著称的汽车品牌,这次又带来了哪些新科技呢?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是指无需驾驶者干预即可自行完成安全行驶的一整套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安全稳定以及能够实现自动泊车等功能。无人驾驶汽车通过车载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它集成了自动控制、系统架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多种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方面,无人驾驶可以更加智能化地调度班次,节约人力资源,提升乘客的出行效率。
虽然无人驾驶的概念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Google就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但至今仍未能实现大规模商用,这说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并不容易。自动驾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众多硬件和软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所需的硬件:汽车、控制器、CAN卡、GPS加惯性测量单元、感知传感器。汽车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载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混动或纯电动车的原因在于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而电动机的底层控制算法相对于内燃机更为简单,因此研发高层级的电机算法更为高效。控制器的作用是协调各部分的运行,同样不可或缺。CAN卡是控制器与汽车底盘通信的媒介,相当于底盘与控制器之间的调制解调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测量单元则帮助无人驾驶系统精确定位,提供角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等物理信息。这些数据有助于无人驾驶系统做出更精准的决策和控制。感知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它们的作用类似于人的眼睛,帮助系统获取环境信息。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感知、融合、决策和控制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来实现信息的转换。由于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这里不再赘述。
了解了基本原理之后,我们来看看自动驾驶的分级。在SAE的分类标准中,大多数汽车目前处于0级到1级之间。碰撞警告属于0级;自动紧急制动和自适应巡航属于1级的辅助驾驶;自动泊车则介于1级和2级之间。特斯拉的Autopilot辅助驾驶技术属于2级。从2级到3级存在较大的跨越,因为在2级和3级之间,驾驶员仍需时刻观察路况,而在3级中,监控路况的任务交给了自动驾驶系统。然而,即使在3级,驾驶员也需要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4级和5级自动驾驶才具备商用的潜力,因为它们能够在更广泛的场景下实现完全自主驾驶。不过,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安全性和伦理道德问题。Google的Waymo自动驾驶系统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面临如何保证绝对安全的问题。此外,现有的法律框架大多针对人类驾驶员制定,缺乏对无人驾驶系统的考虑,因此需要更新相关法规。
最后,无人驾驶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司机可能会面临失业问题,尤其是在运输行业。不过,对于中国而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对新技术的快速接纳为其普及无人驾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交通法规制定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