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了一场名为“2050年的汽车”的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参与。会议上,互联网企业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就未来汽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讨论了电动汽车是否会全面替代燃油车,中美两国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竞争情况,以及未来汽车可能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
海马汽车董事长景柱认为,纯电动车并非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尽管纯电动车在某些方面具备优势,但由于电池续航能力、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纯电动车更适合短途出行和特定环境。相反,如果未来的清洁能源能够实现零排放,燃油车可能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全球知名的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商文远知行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旭则认为,到2050年,纯电动车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他指出,随着电池耐用性和绿色处理技术的进步,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也将大幅提升。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文远知行的韩旭提到,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L4级别,即无需人类监督的自动驾驶。然而,要实现所有汽车的完全无人驾驶,还需要一段时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认为,虽然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几年内会有显著进步,但高昂的成本仍然是普及的一大障碍。他认为,只有当整车成本控制在10万美元以内,无人驾驶技术才有可能大规模商用。
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方向上发生了转变,从追求“武装到牙齿”的豪华车型转向“智能马路”的建设。通过为马路植入5G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有望更好地融入现实环境。殷承良认为,这种转变有助于加快无人驾驶技术的商用化进程。
关于未来汽车的形态,殷承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设想:30年后,汽车可能更像是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可以承载各种生活需求。也许,未来的汽车将不再需要方向盘,用户可以在车内进行各种活动。这种变化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于汽车的认知,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
何小鹏预测,未来许多人可能会忘记如何驾驶汽车,不再关心自己所走的道路类型。因此,考驾照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澳大利亚西澳洲地区政府发展部长雅兰那·麦克蒂尔南也表示,未来年轻人可能不再需要拥有一辆车,就像今天共享单车的流行一样。他们可能会选择将出行需求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只需要关注出行时间和目的地即可。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0至L5共六个等级:
目前,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科幻阶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