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百度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无人驾驶车。这款无人驾驶车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不同,驾驶位上没有配备安全员,实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无人驾驶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他指出,尽管无人驾驶车辆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完全替代传统车辆,但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显著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通过路侧设备和车辆间的通信,现有的交通流量可以提升15%至30%。
李彦宏还预测,五年内,国内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和限行措施,十年内有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百度是中国最早涉足无人驾驶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2015年底,百度决定进军自动驾驶领域,成立了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随后在2017年,陆奇创建了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目前,百度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全面负责百度的智能驾驶业务。
当前,无人驾驶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技术领域。除了百度,滴滴等多家创业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滴滴于去年开始发力无人驾驶,并在上海率先推出了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服务。作为一家出行公司,滴滴拥有5.5亿用户和每年超过100亿次的出行记录,这意味着它在无人驾驶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分析,如果无人驾驶技术全面普及,滴滴每年可以节省大约1093亿元的司机开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创业公司在无人驾驶领域表现活跃,例如小马智行、领骏科技、宽凳科技、DeepMap、Innovusion和地平线机器人等,它们都在无人驾驶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
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截至目前,百度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例如,今年4月20日,百度在长沙启动了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8月,又在沧州推出了类似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记者在8月底曾亲自体验过长沙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当时车上仍然配备了安全员。当地的一位运营人员表示,这种无人驾驶车就像90年代初的大哥大手机一样具有开创性意义。
目前,百度在北京也开展了无人驾驶测试,测试路线总长约为700公里,共使用了4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些车辆在亦庄、海淀和顺义三个区域设立了100个接驳点。根据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百度在无人驾驶车辆的测试数量、行驶里程以及测试场景多样性方面均居首位。
在合作伙伴方面,百度Apollo平台已与182家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及其他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如沃尔沃和福特,以及本土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如拜腾和蔚来。百度主要向这些企业提供车载系统解决方案。李震宇介绍,百度无人驾驶车现已发展到第四代,每一代产品的性能都比前一代提高了10倍,而成本则降低了50%。此外,百度还在智能交通管理和自动泊车等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