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亦庄区引入了一批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先进设备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引发了各界的关注。这些车辆与普通私家车、公交车和网约车一同行驶在开放道路上,外观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这些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技术和商业挑战。
今年以来,滴滴、文远知行、AutoX、小马智行和百度等公司在多个城市启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项目。这些公司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距离全面商业化仍然存在不少障碍。
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否将成为未来出行的重要场景?资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目前,相关企业对于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计划进行了哪些探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体验了百度推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百度的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运营期间无需提前预约,乘客可以在运营时间内随时免费体验。然而,这种服务目前只能提供“人找车”的模式,乘客需要到达指定地点才能乘坐车辆。当前,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主要在北京市的特定区域运行,如海淀区和亦庄地区。每辆车的单次行驶里程一般不超过10公里。
记者选择了一条全程大约7公里的路线,并使用了立即呼叫功能。不到一分钟,一辆林肯MKZ轿车被调度过来。这辆车配备了激光雷达、摄像头和GPS等感知设备。进入车内后,记者发现车辆配备了安全员,以确保行驶安全。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能够自主完成跟车、加速、变道、转弯和避障等动作。在非必要情况下,安全员不会干预驾驶操作。据安全员介绍,他们主要负责监控车辆状态,确保行驶安全。目前,百度的Apollo GO服务仅限于工作日的10:00至16:00。每天都有大量乘客体验这项服务,但订单量已有所下降,平均每辆车的日单量约为20单。
滴滴也在上海推出了Robotaxi服务,吸引了不少关注。滴滴方面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并了解自动驾驶技术。
资本在推动Robotaxi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18年底以来,包括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在内的多家公司相继在广州启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营。2020年,Robotaxi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大众汽车、东风汽车和吉利汽车等公司纷纷加速布局。资本的注入为这些项目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总裁张林表示,资本对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看好主要源于其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麦肯锡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自动驾驶市场将达到2300亿美元。这吸引了众多资本提前布局,如小马智行和滴滴等公司都获得了巨额融资。
尽管资本和政策的支持推动了Robotaxi的发展,但商业化落地依然面临挑战。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技术难题是主要障碍。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在进行测试和示范,尚未实现大规模运营。
综上所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商业化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这一领域有望迎来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