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百度和吉利控股宣布将联合组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新公司将保持独立运营,并推出智能电动汽车产品。
此次合作将以吉利最新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为基础,利用百度在汽车智能化领域长达八年的经验优势,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应用于新产品中。
最近一个月,关于百度可能制造自有电动汽车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热议,百度股价因此下跌了约67%,吉利汽车的股价则上涨了48%。
百度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无人驾驶车项目。2015年,百度的CarLife系统首次落地,百度车联网升级为百度智慧汽车。同年,百度在国内实现了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2017年4月,百度发布了Apollo自动驾驶项目,并于2020年10月在北京启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试乘服务。与此同时,百度在商用车领域也进行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
2016年11月,福田汽车联合百度发布了无人驾驶卡车产品。2018年7月,百度宣布与狮桥合作,双方在高速公路物流运输场景中开展自动驾驶合作。同年,百度与金龙客车合作的全球首款无人驾驶巴士实现量产下线。
尽管百度在商用车领域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有所突破,但在乘用车领域的影响仍然更大。
从百度近期的股价变化可以看出,市场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前景持乐观态度。然而,百度要想凭借这一技术实现复兴,仍需克服诸多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由于在O2O、收购91无线、贴吧转型、全民小视频等领域不断尝试和失败,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本高昂,加之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百度在乘用车领域的落地运营面临较大困难。
不过,无人驾驶卡车或许能成为突破口。目前,无人驾驶卡车已在港口、物流园区等复杂道路环境中实现了商业化运营。自2018年底以来,多家汽车厂商如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比亚迪等,或自主研发或与主线科技、斯年智驾等公司合作,在天津港、厦门港、宁波舟山港等港口部署了无人驾驶卡车运营。
据亿欧智库《中国高等级自动驾驶港口运用研究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国内已有11个港口开始使用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收集数据进行技术升级,还能实现商业化运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
在2020年12月29日举行的2020南京科创资本招商推介暨青年投资人峰会上,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表示,在通往无人驾驶的道路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确定性。一方面,在开放、高速等场景中,无人驾驶技术短期内难以成熟,完全去掉安全员还需要很长时间,且测试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相对简单的封闭、低速、载物等场景中,如矿山、港口、无人物流小车等,已具备较高的商业化落地确定性,预计很快将迎来真正的商业化落地,带动行业回暖。
相比其他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公司,百度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技术实力,更在于其全面综合的能力。根据百度发布的《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百度ACE交通引擎采用“1+2+N”的架构,包括小度车载OS、飞桨、百度智能云、百度地图等支持车、路、云、图等未来交通基础设施;两个智能引擎分别是Apollo自动驾驶引擎和车路协同引擎;多个应用生态包括智能信控、智能停车、交通管理、智能公交、智能货运、智能车联、智能出租、自主泊车等。
此外,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除了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自动驾驶技术外,互联网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2020年11月,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浦东新区宣布共同投资,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同年12月,比亚迪与滴滴出行联合推出的首款定制共享智能网约车D1在长沙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超过10万辆。
此外,腾讯参与了蔚来汽车的多轮融资,目前稳居第二大股东之位;雷军的顺为资本参与了小鹏汽车的A1轮和C轮融资;小鹏汽车获得了超过3亿美元的融资,阿里巴巴领投;美团创始人王兴持有理想汽车24%的股份,超过创始人李想,位居第一大股东。
在无人驾驶卡车领域,虽然没有互联网公司涉足,但与百度类似的图森未来、嬴彻科技等企业也在去年再次获得数亿元的融资。它们与卡车制造商合作,对卡车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并进行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推广。
百度此时宣布造车,既不是乘用车领域的先行者,也不是商用车领域的领先者。与吉利合作,基于成熟的汽车架构平台搭载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能否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仍是未知数。这不仅取决于百度,还受到吉利汽车技术的影响。
在投入巨额资金后,百度面临着无人驾驶技术变现的压力。面对未知的乘用车市场,百度是否会转向发展无人驾驶商用车,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