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交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份文件被视为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商业应用的重要政策保障。随着技术、市场和政策的快速发展,一个新的行业即将诞生。
如同新药上市前需要反复验证其安全性,新技术的商业化也需要谨慎对待。因此,在无人驾驶领域,那些相对封闭且工程化的应用场景更受期待,因为它们更容易实现产业化。
交通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在港口、机场、物流场站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以及邮政快递末端配送等场景中,开展自动驾驶载货示范应用。在确保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到位的前提下,逐步推广到公路货运和城市配送等领域,从而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和智能的物流体系。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其能否成功商业化,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为此,“金融科技江湖”独家采访了踏歌智行副总裁郑迪,探讨了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在无人驾驶领域,技术和资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百度、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凭借强大的实力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初创企业更多依赖外部融资。然而,若无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些初创企业将面临来自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以踏歌智行为例,公司已完成了多轮融资,并计划在2021年继续融资。金融科技江湖认为,只有在实现商业项目交付之前获得足够的正向现金流,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看,尽管行业内许多企业成立于2016年以后,技术仍在发展阶段,尚未达到商业化水平。因此,技术能否成为初创企业的护城河呢?踏歌智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该公司专注于矿区无人驾驶技术,特别是在大型矿卡和宽体车的应用上。郑迪指出,矿区无人驾驶技术与乘用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而不是改善驾驶体验。
尽管在无人驾驶这一广泛领域中,百度、滴滴等企业同样活跃,但每个公司在特定领域各有侧重。在郑迪看来,矿区无人驾驶是许多公开道路无人驾驶公司暂时不会涉足的领域。因为无人驾驶技术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需要与具体应用场景紧密结合,这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郑迪介绍,目前一些先进的公开道路无人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在工业场景中却可能遇到问题。这些技术需要与特定行业的生产工艺紧密结合,包括作业流程、物流、信息流以及设备和人员的操作。技术团队需要长期驻扎在现场,对系统和工艺进行细致的打磨,这是许多科技企业难以胜任的任务。
踏歌智行在矿区无人驾驶领域并非唯一玩家,还有易控智驾、慧拓智能和跃薪智能等竞争对手。然而,踏歌智行已经在这一领域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首先,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知识,这些知识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其次,踏歌智行长期驻扎在矿区,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
例如,在一个采掘了50多年的矿区,踏歌智行面临着复杂的作业环境。他们必须解决诸如精准的车-铲协同、智能车队调度和道路管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踏歌智行自主研发的车载主机硬件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并支持5G网络。这种长期的现场实践不仅提升了技术,也为未来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
虽然目前的技术确实有助于加速商业化进程,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技术护城河的持久性仍需关注。未来,新的护城河可能来自其他方面。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在2020年经历了发展放缓,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踏歌智行副总裁郑迪认为,矿区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到了“必然要发生”的阶段。
他举例说,在内蒙古的一个矿区,一名普通员工的月薪为5000至6000元,而矿卡司机的月薪则高达1万元左右。即便如此,由于工作条件恶劣,矿区依然难以招到司机。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将工人从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市场需求巨大且迫切。
在供给端,郑迪认为,目前领先的矿区无人驾驶公司仍在努力实现大规模生产。踏歌智行从2019年开始就有商业订单,2019年全年订单金额达到1亿元。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这还不算大规模商用。不过,郑迪认为,矿区无人驾驶已经进入了“前夜”,即将迎来大规模商用。
2020年,踏歌智行安装了200多套矿卡防撞系统,实际上这是一套无人驾驶系统的模块。这些系统实现了有人驾驶矿卡的智能自动安全管理和平台管理功能。郑迪认为,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公司在硬件批量生产、大规模工程化部署、软件快速迭代和程序远程批量升级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标志着公司具备了量产的能力。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郑迪表示,技术成熟的标准是其整体解决方案能够显著超越人类效率。目前,国内尚无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此外,无论是车辆改造还是矿山无人化工程改造,都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挑战。
市场规模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空间。数据显示,中国已探明的大中型露天矿区超过1000处。预计到2025年至2030年,中国矿区运输类无人驾驶车辆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0亿元。
郑迪解释说,这一市场规模既包含了产品软硬件的价值,也包含了前后端服务的价值。他认为,矿区无人驾驶应采用消费能力增加值的测算模型,即无人驾驶技术为矿区带来的产量提升部分。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矿业总产值为5.9万亿美元,中国约占31%,即1.8万亿元。据郑迪介绍,从国外成熟案例来看,无人驾驶技术可以使矿区生产效率提升约20%。按此计算,中国矿区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应在3000亿元以上。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郑迪认为,这样的市场规模下可以容纳多家企业共同发展。踏歌智行计划在2021年打造规模化标杆项目,为行业树立榜样。只有实际落地实施,才能吸引更多矿山企业相信并使用无人驾驶技术,从而扩大市场。
毫无疑问,郑迪提出的扩大市场盘子的理念是正确的。在这一竞赛中,谁先落地,谁就能获得先发优势,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也促使各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更加激烈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