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开全国先河 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
作者头像
  • OReillyData
  • 2021-01-15 15:37:52 4

深圳再次引领全国立法潮流,此次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1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带领团队前往坪山区,针对即将提交审议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展开立法调研。这项新兴技术领域的法规旨在推动无人驾驶汽车合法化,预计不久将正式实施。

【深圳自动驾驶企业占据重要地位】

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技术,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人驾驶。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被视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移动终端。

调研团队首先访问了位于坪山区金联路的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体验了自动驾驶巴士的实际运行情况。无需人工干预,车辆依靠车载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结合通信网络技术,在测试区域内平稳行驶,自动避障并遵守交通信号。

据透露,该智能网联交通测试平台自去年启动以来,已建成2.6公里的封闭测试路段,为13家企业提供了测试服务,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8000公里。今年,该平台还将增设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测试区域,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更加完善的测试环境。

截至当前,深圳已规划了超过100公里的智能驾驶测试道路。据统计,中国现有超过4000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其中约20%位于深圳。

【产业发展面临法律空白】

尽管技术进步迅猛,但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阻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进程。首要问题在于“上路难”。例如,2017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北京五环展示无人驾驶车辆时,因无驾驶员而违反现行交通法规,受到了处罚。

在昨日的立法调研座谈会上,坪山区相关部门及华为、比亚迪、AutoX等企业的代表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现行法规主要适用于有人驾驶汽车,导致智能网联汽车面临上路合法性、登记注册、运营收费以及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难题,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无人驾驶需明确责任归属】

深圳作为国家先行示范区,被赋予了扩大经济特区立法权限的任务,并明确支持在无人驾驶等领域开展立法探索。《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已被纳入今年的立法计划。

座谈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深圳率先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立法,不仅要解决无人驾驶车辆合法上路的问题,还要建立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制度和事故责任赔偿及保险机制,确保“无人驾驶”同样能够“有人担责”。

多位参与者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立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和支持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而非限制创新。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成为此次立法的关键议题。

记者 李舒瑜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OReillyData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先河深圳有望上路驾驶无人合法汽车全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