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辆无人驾驶车辆都面临着三个基本问题: - 我在哪? - 我要去哪里? - 我怎么去?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助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一、视觉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和相机,它们对光照和天气条件非常敏感。相比之下,热成像相机能够更好地适应昼夜变化,能够捕捉环境中的详细纹理信息。
二、激光雷达(LiDAR)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来测量物体的距离,从而生成精确的三维点云数据。与摄像头相比,激光雷达在不同光照和天气条件下表现更好。尽管如此,点云数据在远距离目标检测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新型的闪光激光雷达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捕捉更详细的纹理信息。
三、雷达
雷达利用无线电波而非激光来检测物体,因此可以测量物体的速度。雷达具有高精度的测速和测距功能,不易受到光照和天气的影响。车身周围的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全方位覆盖,从而提供盲区探测、车道保持和变道辅助等功能。雷达还可以用于短程和中长程的防撞保护和泊车辅助。
四、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高频声波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距离。它们特别适用于检测低速场景,如停车场内的停车情况。此外,超声波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盲点检测,当有物体进入盲区时提醒驾驶员。
五、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GNSS系统,如GPS,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这种高精度定位对于农业、土地调查等领域尤为重要。此外,RTK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以优化定位导航功能。
六、高精地图
高精地图结合了定位系统,可以进行路径规划。例如,高德地图提供了高精度定位和地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高精地图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快速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2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4亿美元。
七、惯性测量单元(IMU)
IMU通过测量加速度和旋转角度来提供高频率的定位信息。它通常与GPS结合使用,以提高定位精度。IMU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从手机到导弹和航天器。IMU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
八、里程计
里程计主要用于在缺乏其他全局定位信息的情况下,通过累计行驶距离来估算车辆的位置。虽然里程计的精度有限,但它仍然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多种技术相互配合。自动驾驶系统包括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等多个层次,其中感知层负责收集环境数据,决策层负责判断和决策,规划层负责路径规划,控制层则负责执行具体的控制指令。
感知层进一步细分为“传感”和“感知”两个阶段。传感阶段主要负责收集原始数据,如图像和雷达数据;感知阶段则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和标志牌。
尽管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在感知层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在决策、规划和控制阶段,人工智能算法仍然需要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的自动驾驶功能。
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实现全面的感知和可靠的定位,从而为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