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马上“驶入”中国人的重生活!丨中国新制造(1)
作者头像
  • 蔡维
  • 2021-01-19 07:12:53 6

在2021年新年到来之前,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指导文件——《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运用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指出,到2025年,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将取得显著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以及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测试将取得重大突破。

不同于特斯拉和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专注于提升汽车本身的性能,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更加注重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2021年,中国将有更多的公路启动智能化改造项目,无人驾驶的小型巴士将在多个城市投入运营。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等无人驾驶设备也将广泛应用于各类车辆中。

协同作战,中国自动驾驶更具优势

2021年初,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配套设施之一的绍兴越东路智慧快速路开始了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测试。据媒体报道,这次测试的核心是“新一代车路协同智能信号机”。这套系统能够使车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实时接收红绿灯等路侧信息,并通过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技术,借助5G通信技术及时向驾驶员发出前方施工、封道、拥堵或事故等路况预警,确保乘客安全出行。

此次测试所使用的自动驾驶轿车“Robotaxi”基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开发。车辆配备了自动驾驶所需的软硬件、高精度地图、路侧单元、5G通信技术和云控平台,相当于赋予车辆“眼睛”、“耳朵”、“大脑”和“四肢”,使其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路况。

这种车路协同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认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中智行负责人王劲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由于中国公路使用频率极高,通过少量资金即可实现道路智能化,进而降低车辆硬件成本,使得整体车路协同系统的成本得以大幅下降。因此,他认为“车路协同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超越美国的最佳机会”。

无人驾驶小巴将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1年,无人驾驶小巴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已经在苏州、深圳等地开展商业运营的“轻舟智航”为例,其无人驾驶巴士具备全方位感知能力,能够识别周围360度范围内的情况,最远感应距离可达200米,最高行驶速度为每小时20至50公里。除了基本的行人车辆避让、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红绿灯识别等功能外,该巴士还能应对多种复杂的交通场景,例如穿越行人密集的路口、处理后方车辆加塞等情况。不过,目前这类巴士仍需配备安全员来随时接管驾驶,属于三级自动驾驶级别。

此外,在封闭环境中,中国的四级无人驾驶技术(即在特定环境下完全实现自动化驾驶)也即将投入运营。例如,2020年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无人驾驶企业福瑞泰克展示了一款没有驾驶舱的“蓝胖胖”小巴,并在园区内提供服务。通过远程云控后台和车路协同设备,该小巴将于2021年3月起在杭州运河亚运公园内正式开启无人驾驶运营。

华为、大疆助力中国汽车装备升级

除了车路协同系统的完善,中国在单体智能设备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中国顶级科技企业之一的华为,已经将智能汽车设备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并提出了成为“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的目标。预计2021年,带有华为元素的智能汽车将会面世。

华为在2020年底表示,已经在广东东莞建立了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生产线,年设计产能为10万台。与此同时,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极狐”也宣布,将在2021年推出首款配备华为激光雷达的车型。该车将搭载3个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和13个超声波雷达。

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传感器之一。特斯拉等部分车企倾向于使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组合的方式进行环境感知,虽然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但在处理速度上存在局限。相比之下,许多传统车企更倾向于采用激光雷达方案,因为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三维图像,且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领导者大疆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小鹏宣布,将在2021年推出的一款新车上搭载与大疆合作研发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这款雷达能够覆盖120度范围,通过安装三个即可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蔡维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驶入中国驾驶无人马上中国人制造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