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重庆市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这是继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之后,工信部批复支持的第四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随着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成立,我国车联网的应用场景迅速增多,先导区的车联网建设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网络设备是车联网发展的基石。车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路侧设备、车载设备和通信模块等。此外,5G基站也是车联网的重要通信设施之一。
江苏(无锡)作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介绍,无锡市自2017年开始启动车联网城市级项目,至2019年已完成170平方公里、240个交通信号路口的覆盖,首创“一中心三平台”架构,实现了“人、车、路、网、云”数据的高效互联互通。
2020年,无锡市继续扩大覆盖范围,累计完成了618个路口的改造升级,覆盖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同时,推动平台接口统一标准,强化兼容能力,建设统一鉴权中心和CA平台,建设监控运营中心和设备管理系统等,不断提升车联网平台的综合能力。预计到2021年底,无锡将进一步扩大C-V2X网络和智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水平,深入推进5G车联网新基建项目,开展5G-V2X示范应用。
重庆(两江新区)先导区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电子报》表示,重庆已建成石渝高速双向128公里的示范道路和近百公里的城市示范道路(含智能网联测试道路),设有礼嘉智慧公园、两江协同创新区、仙桃数据谷等先导示范区域。截至现在,共安装了超过500套RSU(路边单元)和超过250个OBU(车载单元)。
预计到2021年底,重庆将对礼嘉智慧社区、悦来国博中心、保税港空港、协同创新区、鱼复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及连接线路进行深度覆盖,实现100公里的西部三维城市道路的网联化建设,部署150个路口的智能网联设备,建设车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安装测试和示范运行车辆1500台,提高路侧的覆盖率和网联化车辆的渗透率。到2022年底,重庆将完成320公里的城市道路和山区高速/快速路的网联化建设,部署470个路口的智能网联设备,采集135公里以上的高精度地图,安装测试和示范运行车辆1万台,进一步提高路侧的覆盖率和网联化车辆的渗透率。
湖南(长沙)先导区已明确相关建设和运营主体,并获得车联网直连通信频率使用许可,完成了100公里智慧高速公路、100平方公里的城市智能网联开放道路、7.8公里智慧公交示范线和1232亩封闭测试场的建设。
构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是车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先导区在探索应用场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例如,江苏(无锡)先导区建立了市级车联网建设运营主体,开展了省级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应用试点,汇集了36类交管信息,实现了40个车路协同应用场景,车联网用户已达20万户。
无锡还进行了无人送餐车、无人消毒车、无人清扫车等车型的试商用。2021年,无锡将重点推进公交、出租车、两客一危车辆的车联网应用,研究梳理车联网应用场景,丰富车联网智能终端种类,强化安全、效率类信息服务,优化车联网用户体验;同时,加强与新能源整车头部企业的合作,加快对C-V2X车载单元的前装探索。
湖南(长沙)先导区于2020年部署了覆盖全城的车联网,推进可联网车辆规模化测试,并积极推动标准制定和智慧交通运营相关工作,建立了先导示范。长沙在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环卫、智能公交、智慧物流、自动泊车、无人配送小车等多个场景中实现了车联网应用的规模化落地。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长沙全面开放试乘运营,成为国内首个向公众开放的Robotaxi服务。截至目前,Robotaxi已积累了超过45万公里的测试里程,完成了超过1万次载人服务。国内首条智慧公交线路长沙智慧公交315线于2020年上线,进一步提高了公交车的通行效率。智能环卫车、物流重卡等智慧产品也在长沙落地应用。
重庆(两江新区)先导区初步完成了信号灯绿波通行、行人过街检测、无人环卫清扫等30余种基于C-V2X的车联网应用。形成了针对不同西部特色道路类型(多雨、多雾、多桥梁、多隧道、多山路、多急弯)、不同用户(不同类型的传统车辆网联化及自动驾驶车辆)、不同交通场景的应用场景,总共有超过100个应用场景,包括安全、效率和服务类应用。
尽管目前车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但用户体验仍需提升,商业化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四维智联公司市场部总监邓蓓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指出:“当前阶段,车联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在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算法平台等方面,行业标准不统一,产品难以互通互联,导致车联网商业化落地困难。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漏洞,用户信任度不足,市场需求较小。”
车联网是跨领域的融合应用,涉及公安、交通、汽车和通信等多个部门和行业,甚至影响城市管理、车路协同的产业生态发展和政策协调。中国信科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建议,国内应推进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扩大应用规模,推动政策改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如培养智慧路网运营商、出行服务提供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车路协同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激发各方投入动力,为未来车联网大规模应用和自动驾驶的到来奠定基础。
陈山枝认为,只有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力量共同作用,才能实现车联网的商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