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正在快速从理论走向现实,从概念走向应用。近日,雄安新区的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和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接线工程相继开通,这两项工程展现了未来交通的新面貌。
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窄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的“高速大脑”能够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路网调度智能化、出行服务精细化和应急救援高效化。而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接线工程则采用了5G通讯全覆盖技术和一系列智能化基础设施,构建了全数字管养平台,确保全天候行车安全,显著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服务能力和数字化运维能力。
这条高速公路具备多项高科技功能,如大雾天气无需封路、冰雪天气自动融雪、沥青路面自我调节温度、服务区车辆无线充电以及交通事故智能感知处理等。未来,这条高速还将增加包括5G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无人驾驶、匝道合流警示、分流诱导等功能在内的多种新功能。
随着5G、车联网和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发展,道路的数字化、联网化和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车路协同技术通过“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的相互配合,不断推动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发展。
智慧交通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发布了基于5G端到端网络切片在车路协同中的应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按照“十四五”规划,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
在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中国电信专家指出,尽管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受到车载算力、感知距离和传感器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但车路协同的概念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行业普遍认为,随着5G等技术的进步,新一代智慧交通将得以实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约13%,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
5G网络是实现车路协同的关键。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网络为车路协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电信研究副院长吴湘东表示,车路协同是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电信正利用5G和AI技术的优势,与业界伙伴合作,加速下一代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如果把高铁比喻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那么车路协同则是盘活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通过提升交通和物流效率,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车路协同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电信提供的高可靠、低延迟的5G网络将实现人、车、路、云的有效连接,为全局调度、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此外,AI平台作为车路协同的核心,通过对路侧多源感知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
目前,中国电信正在积极研发车路协同技术,充分发挥运营商的优势,致力于打造“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的关键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