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具吸引力但也充满风险的技术当属自动驾驶。早在2012年5月,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便获得了美国首张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如今,许多乘用车已经具备了自动驾驶的相关功能。
安全性始终是自动驾驶技术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为了消除因无知带来的恐慌,本文将探讨什么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自动驾驶技术简言之,就是将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权转移到车辆本身。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关键环节:感知、决策和执行。
感知环节类似于人类的眼睛和耳朵,主要依靠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设备收集行车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决策层。决策环节相当于人的大脑,通过操作系统、芯片和计算平台等处理感知到的数据,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执行环节则负责将这些指令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例如动力供给、方向控制和车灯控制等。
2016年,中国政府将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各地方政府积极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应用,开放测试道路,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化落地。中国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流派:“激光雷达”和“纯视觉计算”。激光雷达方案因其能够获取空间深度信息而具有优势,且不受外界光照条件限制,但其成本较高且在恶劣天气下的性能受限。相比之下,纯视觉计算方案的成本较低,且在图像识别方面表现优秀,但需要高精度地图的支持,并且在深度信息处理方面依赖大量训练数据。
近期,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旨在鼓励和规范自动驾驶技术在运输服务领域的应用。文件针对自动驾驶车辆的路权、数据安全和车辆保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这标志着中国在自动驾驶政策方面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并提高公众对该技术的接受度。
从配备安全员的车辆到完全无人驾驶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预计未来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