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全面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百度等企业也不例外。
最近,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了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的测试许可。百度等自动驾驶公司成为首批获得“前排无人,后排有人”测试资格的企业。百度宣布,首批将投入10辆第五代无人车Apollo Moon进行前排无人的道路测试。
根据去年10月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首个无人化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分为三个阶段:“副驾有人”、“前排无人,后排有人”以及“车外远程”。由此可见,百度已进入第二阶段,无人驾驶商业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百度在自动驾驶商业化方面进展迅速。去年4月,其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获得了商业运营许可,并在北京正式启动“方向盘后无人”的自动驾驶示范化应用。百度成为首个获得此类批准的企业。根据百度最新财报,今年第三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47.4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311%,环比增长65%。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萝卜快跑已向公众提供140万次乘车服务。按照规划,到2025年,萝卜快跑的服务将覆盖65个城市,到2030年则扩展到100个城市。
这一成绩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无人驾驶技术示范化运营项目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多个城市如北京、重庆、武汉等陆续发布了相关试点政策,推动商业化落地。同时,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也在积极推进相关法规的制定,例如《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的通过和实施。
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智能化的竞争窗口期已经开启,对于完全无人驾驶商用来说,未来2-3年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期。但也有人指出,尽管无人驾驶市场前景广阔,但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发展不确定性较强。
目前来看,在示范化运营层面,现有的无人驾驶服务与真人驾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形成替代效应。在复杂的国内道路交通环境下,无人驾驶测试区域通常较为简单,突发事件的概率较低,应对经验可能不足。此外,无人驾驶车辆一般按照固定路线行驶,无法像人类驾驶员那样灵活应对突发状况,这可能导致更高的里程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的无人车技术已更新至第六代。与前五代车型相比,Apollo RT6采用百度自研的“阿波罗星河”架构平台,搭载了百度最新一代无人驾驶系统,具有高安全、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计划于2023年在萝卜快跑平台投入使用。这或许将成为百度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显然,要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全面推广,包括百度在内的各自动驾驶企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从服务规模转向盈利,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将是百度Apollo及萝卜快跑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