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文 | MIR睿工业
2022年,全球记忆中留下了“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共同印记,全球经济步入下行周期。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这一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疫情的冲击与消费预期的下降,房地产销售的疲软,工业经济展现出坚韧一面,尤其是在某些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领域,展现出快速增长的活力,成为经济的“稳定器”。
工业机器人,特别是协作机器人,展现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韧性。在疫情频繁肆虐的背景下,协作机器人能在生产场景中减少对人的依赖,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一致性,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
协作机器人市场回顾与展望:
市场概况
- 2022年出货量: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突破19000台,再创新高,虽增长率有所放缓至24%,但这是市场面对不利外部环境的自然反应,符合正常区间。
- 市场趋势:预计2023年至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平均增速将保持在37%,有望突破5万台,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与市场分布
- 工业场景: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占比高达80.2%,是非工业场景的4倍以上。随着工业场景的柔性生产、人机安全协同与多样性的增加,应用有望进一步扩大。
- 非工业场景:受疫情冲击,2022年非工业应用占比大幅下滑,但随着疫情政策调整,一般消费市场的回暖,协作机器人应用潜力巨大,将拓展更多独特创新场景。
行业细分与增长点
- 工业场景: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工业行业订单量集中,尤其是汽车生产中的螺丝锁附、电子产品生产中的电路板搬运测试等环节。
- 非工业场景:医疗健康、餐饮、电力、新零售、教育等领域应用增多,尤其是教育装备升级低息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协作机器人需求显著增长。
增速分析
- 锂电行业:增速最快,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扩产,提前实现2025年的渗透率目标。
- 汽车整车与汽车电子:增长势头强劲,受益于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与自动化升级。
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头部集中:节卡机器人在工业协作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增长潜力。
- 市场分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协作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淘汰赛阶段,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内资协作机器人崛起
- 借势与顺时:内资协作机器人企业凭借灵活性与本地化优势,抢占中小企业市场。随着汽车、3C等工业领域的需求增加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逐步打开,非工业领域如按摩理疗、服务机器人等应用也崭露头角。
未来趋势预测
- 技术迭代与应用扩展:协作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人机协作成为重要特征,吸引更多新玩家入局。
- 工业领域深化: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将面临“用人难”问题,通过自动化改造,成为企业首选解决方案,产品性能与适应性将进一步提升。
- 非工业领域分化:市场将从追求热点转向关注产品实用性,细分领域需求将驱动产品差异化发展,行业巨头与新势力崛起,协作机器人将走向“消费电子化”。
结语
协作机器人市场在2022年的表现展示了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韧性与潜力。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内资企业凭借本土优势与市场洞察力,正逐步打破外资品牌垄断,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协作机器人厂商需紧跟市场趋势,聚焦特定行业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