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爆发,让国内品牌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然而,随着国外企业在2018年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2018年3月,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合作,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州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同年3月22日,美的集团宣布与库卡集团合作,在顺德科技园建立新的生产基地,预计到2024年,机器人年产能将达到75000台。库卡二期厂房也在建设中,预计在2018年第二季度投产,产能有望翻倍。
同年4月16日,ABB机器人青岛应用中心新址启用,主要服务于汽车制造、3C产品制造、装备制造及消费品制造等行业。6月15日,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第三工厂正式开业,从项目启动到竣工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
截至2018年6月底,外资企业在华的新一轮布局已基本完成。尽管市场增长未达预期,但国内企业依然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
库卡不断与国内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将生产线从汽车工业扩展到一般工业,这正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主要市场。发那科也在2018年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面对外资企业的步步紧逼,国内企业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梅卡曼德华东区销售总监黄宇霖表示,2017年,外资企业对一般工业领域的需求预计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今年许多外资企业重新评估,产量有所增加。外资企业过去专注于利润较高的汽车领域,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萎缩,他们正加快进入一般工业领域。这对国产机器人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艾利特CTO孙恺博士也指出,外资企业新布局的逐步完成将在未来对国产机器人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尽管2018年上半年情况尚可,但下半年将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外资企业的新一轮布局已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国内企业也意识到接下来两年将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虽然国产机器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产品性能、功能、可靠性和生产能力方面仍与进口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国产机器人急于抢占市场,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用户满意度下降。特别是在高精尖领域,国产机器人仍需努力。
黄宇霖认为,国产机器人市场的火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但实际销量并不理想。国产机器人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应用领域。
黄宇霖建议,国产机器人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要么掌握核心技术,要么占领细分市场。短期内可以通过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必须具备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高工机器人认为,未来两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将经历大洗牌。一方面,外资企业的本地化冲击日益加剧;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一些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但也可能有新的独角兽企业涌现。
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逐步完成,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掌握核心技术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具备强大技术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